当前位置: 大黄蜂 >> 大黄蜂的繁衍 >> 大黄蜂VS旧版变形金刚,机械造型
作为变形金刚外传的《大黄蜂》电影相信不少人都已经看过了,这是首部非迈克尔贝执导的变形金刚电影,所以在风格上与旧版五部曲差别比较大,特别是其中关于机器人的造型方面的设计理念,下面就通过对比来谈谈我对于新旧两种造型的设计看法。迈克尔贝版我们称作旧版,《大黄蜂》我们称作新版。
1、整体造型设计理念的不同。
旧版中,迈克尔贝这样一个“务实”的人力求将一切都打造出现媲美现实的质感,于是变形金刚角色们的零件之多,变形之复杂令人惊叹,相信无论是谁第一次看到大银幕上擎天柱等人变身的时候都被惊艳到了——没想到可以精细到这种程度!
但是由此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那就是变身太复杂了,整体变换完成后身上还有许多小零件在慢慢移位,这在打斗的时候就有点让人着急的感觉,总是担心没变完就上战场了。而且过于碎片化的设计严重影响了人形各个部位的辨识度,擎天柱、大黄蜂还好,他们有标志性的配色看起来比较醒目,而狂派中基本都是银白色或者暗金属色,有时候根本区分不了哪里是头那里是脚,在打斗的过程中就更难辨识了。还有一点就是变形金刚们的体型太大了,跟人类之间的互动不太协调。
当然,迈克尔贝版中也有个人非常喜欢的设计,那就是各种机械怪物,比如机器恐龙(虽然机器形态一般般)、机器狗、激光鸟,始祖鸟等设计相当不错:
新版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设计,一种赛博坦星球设计,包括在赛博坦大战中的所有变形金刚角色,他们的造型是忠实于经典动画的设计,可以说是经历过时间考验的经典造型,而大黄蜂在片中变化的4版造型也基本秉承着这种理念,简约模块化,加上体型并不高,只有3.5米左右,所以与女主之间的互动性非常强。
另一种就是来到地球上的三位霸天虎的设计,闪电、粉碎和反射弹,三者形象基本维持着旧版设计的理念,但是因为有着清晰的色块而增加了辨识度,而且三变能力也增加了大家对他们的好感。
2、机器人头部的不同。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而对于机器人来说,头部或者说面部才是令其显得最有生气的地方,当然过于像人是不明智的,大家应该听过“恐怖谷效应”,但是这种机械感比较强的变形金刚一般还达不到这种相似程度。旧版设计中,各个机器人的面部个性化太强,这本身不是缺点,但是设计师把碎片化的特点应用到面部却可以称得上是失败。来看看这些面目,基本都有各自的特点,但是基本没有一个能让人喜欢得来:
旧版唯一能称得上“顺眼”的几个面部设计就是以下几个,除了大黄蜂和擎天柱,像禁闭、探长、漂移这些角色基本都是在后两部中出现的,所以说,设计师应该注意到了之前几部中面部设计的问题,而在4,5部中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通过对比我们就能发现,越具有人形的就越美观一些,当然并不是越像人越好,而是要通过形状或者颜色使其产生层次感和立体感,既然给了他们人脸,就要能让人看清并容易记住它。
我们再来看看《大黄蜂》中新版设计,赛博坦上的角色没什么好说的,也是尊重经典。
电影中四位主要角色,大黄蜂的奶嘴和眼睛变得更大,所以显得更萌。
三位反派中,闪电的“呼吸机”嘴部设计走得是机械化设计,立体性强,很耐看;粉碎是类人化,“颧骨”故意设计得很高,使其看起来似乎在阴笑,跟角色性格特征符合,这两个设计令人印象深刻,而与之相比,反射弹要逊色一些。
3、动作场面的不同。
看变形金刚的一个理由就是看机器人打架,旧版中,迈克尔贝作为一个商业大导,动作场面的调度上是非常在行的,所以在旧版5部中见到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动作场面,比如第一部擎天柱的公路对决,第二部擎天柱一挑三,第三部铁皮等人“西部牛仔式”对决,第四部骑龙作战等。
而《大黄蜂》中也很亮眼,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借鉴了许多现实中的近身格斗技巧,使得其中的近战增加了不少可观性。
4、性格表现的不同。
旧版中登场的角色太多,所以电影中对于各个角色的塑造比较流于表面,另一方面这也是迈克尔贝导演的个人短板,他单纯为了塑造人物而给他们设定一些刻意的对话或者动作,造成的就是人物对话乱糟糟没有章法,很不协调自然,特别后几部漂移、铁皮、准星、探长这些角色,基本性格上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而《大黄蜂》中因为角色少反而更有利于导演塑造角色,短暂登场的闪电的愚忠和迂腐——连杀大黄蜂的时候也不忘念几句赛博坦法律,结果再次验证了反派死于话多的真理。
粉碎的奸诈,懂得先取得人类的信任并利用他们。
反射弹的傲慢,动不动就要分分钟把地球给毁了。
综上,从旧版到新版,个人觉得变形金刚的设计经历了从探索到成熟的过程,迈克尔贝走出了第一步,奠定了写实性变形金刚的整体构建,但是因为对于写实性的极致追求反而忽略了观众本身对于角色形象的接受度,新版已经相对减少了这类毛病,同时也抛出了赛博坦造型来试探观众的反应,所以至少在形象设计上,我们应该充满信心,未来的变形金刚电影肯定会有更加成熟的设计出现。
洛奉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