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黄蜂 >> 大黄蜂的种类 >> 为何海王成为爆款,而大黄蜂不温不
自1月4日内地首映当天拿到1.1亿元票房,到1月8日当日票房不足万(据猫眼票房数据),上映前被一众影评人交口推荐的《大黄蜂》,尽管在中国内地电影市场没有遇到断崖式的票房下滑,但如此不温不火的行情,显然与当初寄望能成“爆款”的憧憬相去甚远,更为要命的是映前主打的“怀旧”牌,映后愈发显出是彼时电影营销唯一好做的文章,实非能一举夯实票仓的实锤。
大黄蜂
所谓爆款,自然要相较而言:先于北美市场上映14天之多的《海王》,俨然已经成为年引进外片中最大那条锦鲤——托福于《疯狂的外星人》《流浪地球》等热门电影都选择在下个月的春节档扎推儿,在略显星光黯淡的一月份,《海王》和《大黄蜂》票房递增的长尾都还可以再抻上一抻——只不过,前者正小步快跑迈向20亿大关,后者则在能否突破10亿门槛上难言乐观。其实不独国内,《海王》目前已经成为DC扩展宇宙系列中的票房新标高:全球累积票房已经突破了9亿美元!超越了原本由《蝙蝠侠大战超人:正义联盟》所创下的8.亿美元票房纪录。
细究起来,以公映前后的舆论风向而论,不论中外,影评人之于《海王》的口碑基本上概而括之,大体三个字,“可以看”;之于《大黄蜂》呢,也仨字儿,却换做了“值得看”——都是推着观众进场的节奏,此间的情感倾向与态度褒贬则不言自明。其实明眼人都了然,《海王》是导演温子仁端上的一锅“乱炖”——朋友圈中,一则调侃很是广布:“《海王》真是神作啊!集《董永和七仙女》《宝莲灯》《孙悟空大闹天宫》《哪吒闹海》《魔戒三部曲》《星球大战》《ET》《超人》《星际穿越》《星际迷航》《星际争霸》……于一体。”可公允研判,不论是演员演技,还是故事讲述都在线,更添视觉奇观远超1.5亿美金制作成本的预期,令你对这样一部有诚意的爆米花电影岂能要求更多?
毋庸讳言,《变形金刚》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美日大众文化潮流里诞出的经典——因着改革开放,以及年代中美关系“蜜月期”的氛围宽松,同名动画片(年上海电视台译制版)早已成为75后、80后两代人集体怀旧时必不可少的回忆杀。就当年所造成的话题影响力而论,它上可达指斥“和平演变”的问题抓手,下亦是“独生子女”一代消费升级的最佳表征(中国工薪阶层史上第一次面对要拿出个人一个月的工资以满足孩子的玩具需求)。那句“TransFormers,Morethanmeetstheeye!”的歌词,更可谓现而今的中国拿文化当产业,电影市场营销中如何衍生、开发周边的开蒙教育。
《大黄蜂》剧照
与现而今火遍全球的漫威、DC群雄的在华传播史相比,反倒是《变形金刚》在国人接受史上几乎没有什么“时滞”,亦由此在年这一IP正式登上大银幕后,早已成年的80后纷纷在电影院中追忆自己的似水流年——但现而今《大黄蜂》的内地票房,恐怕又将继续佐证中国电影市场上那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市场重心早已并非80后所左右,现在是90、00后观众说了算的天下——如此亦可反证,前年“卖拷贝”的《变形金刚5》虽然坊间口碑扑街,但首日票房依旧高达2.89亿!卖相好就对了,在这个碎片化时代,世人早已懒得去思考意义,爽片,无崩漏的爽片才是招徕人们走进影院最坚实的理由。
《大黄蜂》的欲振乏力应该能给派拉蒙的高层提个醒,过往由着性子过度消费,已然伤害到变形金刚这一IP本身的成色与说服力。尤其是《变形金刚4》过分偏离文本叙事,将多个中国景观元素与商业品牌生硬植入剧情后,不仅令全球观众莫名其妙,也令中国观众心生怨怼,引为笑谈。反观同时期出现的《钢铁侠3》也曾出现类似的情形,但漫威在之后就立即予以纠偏——也可能有虑及此,《大黄蜂》的推广方此次在营销上显然有些投鼠忌器,片名中干脆就没有强调“变形金刚”字样。
说一千道一万,《大黄蜂》电影从头至尾难言“超越”最是无奈。的确,“耐克二世子”奈特导演在电影中投注了个人许多情感,女主最终克服恐水的一跳可谓老老实实完成了人物塑造的闭环,但故事,故事本身实在没有超越过往“外星人+机器人”电影的文本讨论边界,只靠双手抱膝躲在墙角的大黄蜂卖萌,论治愈比不了“大白”,论可爱,好吧,身后亦有瓦力以及星战中的BB-8、R2-D2等大批竞争者以分食世人的情感关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