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黄蜂 >> 大黄蜂的种类 >> 蜂情万种,童山宝介绍蜂的世界
今天童山宝给大家介绍缤纷多彩的蜂类世界。
其实早在晚唐诗人罗隐的〈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一诗中,便道出辛勤工作的蜜蜂。而在从事田野工作或登山露营等户外活动时,时有所闻遭到蜂螫(特别是虎头蜂)的事件,甚至于造成被螫者不幸死亡的意外案例。
因此,一般社会大众对于蜂(虎头蜂)的印象多是负面的,甚至产生极大的厌恶或恐惧感。但在生态系中,蜂类扮演授粉、捕食或寄生等生态功能的角色,为人所熟知会酿蜂蜜的蜜蜂(Apis属)全世界仅11种,而让人闻风色变的虎头蜂(Vespa属)全世界有23种,这两类蜂其实仅仅占了蜂类大家族中的极小部分!那到底蜂类家族还有谁?接著我们就来看看!
种类丰富的蜂家族全世界超过12万种
蜂(bee与wasp)是属于昆虫纲下的膜翅目(Hymenoptera),在昆虫纲中膜翅目的种类排名是仅次于鞘翅目(甲虫)的昆虫,与鳞翅目(蝶蛾)的种类可能不相上下,全世界蜂类已超过12万种。
膜翅目一般分为广腰亚目(Symphyta)与细腰亚目(Apocrita),通常根据其胸腹连接情形腰身是否收缩为细腰状而定,所以也常听到以蜂腰(waspwaist)来形容女子纤细的腰,但若广腰就不适合了。
广腰亚目较为原始,种类较少,总数近8,种,包括叶蜂(锯蜂)、树蜂等;细腰亚目较为进化,种类繁多,通常又可分为寄生类(Parasitica)与有螫类(Aculeata)。寄生类的蜂种类非常多,光是一个姬蜂总科(Ichneumonoidea)就超过了4万种,加上许多种类体型微小,生活型态複杂,分类非常不易,相信仍有许多的种类等待发现。
有螫类顾名思义是具有一螫针,螫针系由产卵管特化而来,主要可分为三大总科(不包括蚁总科(Formicoidea)),青蜂总科(Chrysidoidea)、蜜蜂总科(Apoidea)、胡蜂总科(Vespoidea),虽然各专家分类见解不同,但科(Family)或亚科(Subfamily)层级的分类,少说也是有60、70个科,多的也有区分成近百个科。
青蜂总科相对是较小的一个总科,估计全世界约有4,种,分属于七个不同的科。较为人熟知的应属青蜂(cuckoowasp),体型艳丽,常具有金属色的蓝、青、红等色泽,就如同寄生在其他鸟巢的杜鹃鸟(cuckoobird),青蜂也是寄生在其他蜂类的窝里,故有此称呼。
蜜蜂总科全世界描述总类超过25,种之多,泥蜂(也有称细腰蜂、穴蜂等)是属于蜜蜂总科下的泥蜂科,全世界超过7,种,其馀蜜蜂科、银口蜂科、隧蜂科等三科种类也都超过4,种;胡蜂总科全世界已描述的也超过20,种,其中胡蜂科、蛛蜂科、蚁蜂科这三科也都超过4,种。
蜜蜂胡蜂不一样
由于我们对蜂类称呼使用的不一致,加上中文一般并未将bee与wasp的使用区分开,因此容易导致名称的混淆,即使凶猛如虎头蜂的物种,也经常与较温驯的蜜蜂混用。一般而言,蜜蜂狭义指的是honeybee,是会分泌蜂蜡做蜂房与酿蜜,而其余大多数的bee则是有别于honeybee,虽然也有会访花协助作物、植物授粉功能的花(粉)蜂(pollenbee),但并不会酿蜜,例如熊蜂(bumblebee)、木蜂(carpenterbee)、芦蜂(smallcarpenterbee)等。
其实花(粉)蜂pollenbee一词于年才使用,藉此希望与honeybee做为区别,种类可达2万种,所以大多数时候我们所称的蜜蜂(bee)并不是狭义的蜜蜂,其实都是不会酿蜜的,而胡蜂也是不会产蜜的。但全世界超过有种的无针蜂(stinglessbee),也可生产蜂蜜,最有名的便是中美洲饲养的马雅皇蜂(Meliponabeecheii),饲养已超过2千年历史。
关于胡蜂wasp一词,除了分类位阶胡蜂总科、胡蜂科、胡蜂亚科涵盖的类群不一样,往往也需要看上下文所连接的字而有不同的意义。Wasp通常可以指体型巨大身长可达4cm的虎头蜂(胡蜂,也称黄蜂、大黄蜂,中国大陆也有称马蜂,但与长脚蜂有时也混用),也可能是体长不到0.2mm小的寄生蜂(parasiticwasp)。
由于蜂类的多样性,超过2/3的wasp多是属于寄生蜂,其实是没有对应的英文俗名。多数中大型的蜂类,会有对应的英文名称,例如mudwasp(muddauber)、sandwasp、potter(mason)wasp等蜂,这些都是利用泥土砂石等自然界容易找到的筑窝材料或挖掘土石做窝为穴,有时也称为diggerwasp,因此中文也有掘蜂、穴蜂之称,但是mudwasp与sandwasp主要指的是蜜蜂总科下的泥蜂科及银口蜂科的蜂,potterwasp(泥壶蜂,也称masonwasp)则是胡蜂总科下胡蜂科蜾蠃亚科的蜂。但英文又有蜂称为masonbee,则与masonwasp完全不同,主要是指切叶蜂裡的壁蜂(Osmiaspp.)。
而一般所说的虎头蜂(Vespa),属名义大利语Vespa意思就是黄蜂,是义大利摩托车製造商比雅久旗下的一个子品牌,英文称为hornet;而体型较虎头蜂稍小的黄(黑)胡蜂(Vespula)则称为yellowjacket,长脚蜂(也称马蜂),台湾有三个属,会利用纸浆筑窝,通常称为纸胡蜂(paperwasp)、纸窝蜂(papernestwasp)。
虎头蜂中,中华大虎头蜂(Vespamandarinia)窝筑于地底,为最大型的虎头蜂,民众多称为「土蜂」,攻击性强。但是这种称为「土蜂」的虎头蜂是属于社会性的昆虫,与属于独栖性的土蜂科(Scoliidae)是不同类的蜂。但称为野蜜蜂的东方蜜蜂(中国蜂),多筑于树洞或岩石缝隙等半开放式的环境中,也有许多人称为「土蜂」。因此了解蜂类这些不同的中英文称呼,也才能让我们较清楚所说的蜂是指哪一类的物种,可以减少混淆。
蜂螫有别大不同
蜂类是属于膜翅目的昆虫,膜翅目昆虫的产卵管最为特化,可用以钻孔、穿刺、割锯植物不同部位,并可作为产卵或者刺杀寄主动物或麻痺猎物用,以长保猎物新鲜供其幼虫做为食物;还可作为防御及攻击之利器,尤其是社会性的昆虫,如蜜蜂与虎头蜂。
很多的蜂类都会螫人,如蜜蜂、熊蜂、泥蜂、土蜂、蚁蜂、胡蜂等,均是属于有螫类,但多数的蜂类其实并无法螫人。由于蜂类的螫针是由产卵管特化而来,故只有雌蜂具有螫针会螫人,而雄蜂是没有螫针的。除了雄蜂没有螫针,前面曾经提过的无针蜂便是蜂如其名,并不具备螫针,台湾本土只有一种无针蜂,体型近似苍蝇大小,一般人有将其称呼为苍蝇蜂。
蜜蜂或胡蜂大多是受到惊扰为了自卫而螫人,而不同于泥蜂或土蜂的螫刺是为了用以麻醉捕获的猎物。因此,避免干扰到胡蜂的活动将可降低被螫的风险。胡蜂螫到人的反应因人而异,蜂螫后最危险的就是人体对蜂毒中所含蜂蛋白的过敏反应,有些体质过敏的人被螫一针后就可送命,蜂螫最主要的危险性便在于此。若是遇到社会性胡蜂(虎头蜂与长脚蜂),尤其是虎头蜂,可还会群集攻击,警戒范围亦可达数十公尺远,被螫后果更是令人担忧。
我们熟知的蜜蜂螫针有明显与密集的倒钩,螫人后无法顺利拔出,当蜜蜂挣脱或遭拍离时,螫针与毒囊便从蜜蜂的腹部撕离,而留在被螫的人身上,蜜蜂因而伤重死去。在希腊神话的传说中,当蜜蜂带著蜂蜜与蜂蜡给天神宙斯时,由于美味的蜂蜜让宙斯非常欢喜,便赐与蜜蜂一个请求。蜜蜂请求天神赐给牠防御武器以抵挡人类夺取他辛苦所获的蜂蜜,由于宙斯较偏坦人类,不希望蜜蜂随意使用此武器,虽赋予蜜蜂防御之螫针,但螫针连著肠子并且有倒钩;而另一说蜜蜂有日误螫到宙斯,使得蜜蜂遭受惩罚,螫针仅能螫人一次,肠子就被拉出来,因而丧命。
相对蜜蜂而言,胡蜂螫针的倒钩较不明显,可以重複使用,故可连续螫人多次,更加显示其攻击性之危险。而民间流传蜂螫后的处理,必须马上除去螫针,避免挤压到毒囊,把更多的毒液注入皮肤内,通常此指的是蜜蜂而非胡蜂(虎头蜂)。
※看完童山宝介绍如此丰富的蜂类介绍后,您是否对蜂有进一步的瞭解呢?原来我们常称的蜜蜂只是所有蜂类中的其中一科,只约佔全世界蜂类家族的1/5而已!那bee及wasp您也搞清楚了吗?之后,我们还会针对一些蜂类如长脚蜂、虎头蜂、蜾蠃等做详尽介绍,期待您与我们一起认识蜂情万种的庞大蜂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