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蜂

瓜岛战役,日美两军飞行员损失数为617

发布时间:2023/3/10 16:46:00   

自太平洋战争爆发以来,日本在各个战场捷报频传。特别是陆军,可谓是所向披靡、一路凯歌,一度让盟军患上了“恐日症”。然而,他们的强劲势头在瓜纳尔卡纳尔岛(简称瓜岛)戛然而止,其连战连胜的骄人战绩首次遭遇“滑铁卢”。

他们的对手就是美国海军陆战一师,其师长范德格里夫特是一位冷静而富有创造性的指挥官。面对孤立无援的情景,他格外重视亨德森机场的作用,并成功地击退了日军的一次偷袭。不过,他知道艰巨的战斗还在后面,防守需要更多的增援。

范德格里夫特

阻敌增援,引发美、日两军第3次海空大战。

陆战一师自登上瓜岛后,在师长的指挥下成功击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站稳了脚跟。但从美、日双方争夺的焦点来看,说美军拥有对瓜岛的 控制权为时尚早,因为对山本五十六来说,美军占领瓜岛,反而是歼灭太平洋舰队的 时机。

也就是说,战役规模在逐步升级,将更多的兵力投入瓜岛成为双方首先考虑的问题,而四面环海的瓜岛,意味着增援要先过制海权这一关。于是,美日两军的航母舰队不约而同地向瓜岛海域会集,继珊瑚海、中途岛海战后的东所罗门海战正式打响。

山本五十六

山本亲自坐镇指挥,集中了所有南太平洋地区的舰艇,其中包括南云忠一的第3舰队的3艘航母,一同护送名陆军增援瓜岛。旨在保障增援部队的航渡安全,并乘机诱出美军航母编队,以联合舰队主力消灭之,继而全力夺取瓜岛。

这天,山本的编队驶入所罗门群岛以东海域,与中途岛战役一样,弗莱彻的第61特混舰队首先发现了日军。不过,因为“黄蜂号”航母因机械故障频发与看家的“大黄蜂号”航母交换战位,实际双方参战的航母数为3:2,美军处于劣势。

美军航母

好在,瓜岛的亨德森机场就像“另一艘美军航母”牵制着日军。弗莱彻率先下达了进攻命令,双方再次展开航母间的超视距大战,双方的舰载机在空中打得是昏天黑地,日军航母被击沉一艘,美军一艘航母受轻伤,而损失的飞行员数为61:7。

显然,日军在此战中吃了大亏。更因山本的舰队只顾寻找美军航母决战,日军的增援舰队失去了保护,不得不掉头返航。也就是说,日军在战术上漏洞百出、损失惨重;在战略上,联合舰队增援瓜岛的计划破灭,可谓是彻底的失败。

亨德森机场

山本也终于明白了取胜的关键是夺取瓜岛。

“东所罗门海战”,美军取得了战术和战略的双重胜利,成功阻止了日军的第二次增援,为驻守瓜岛机场的陆战一师巩固防御圈争取了时间。而起初信心满满、势在必得的山本,面对顽强的美军,也认真总结了此次海战中日军损失惨重原因。

首先,从日军一木支队偷袭亨德森机场未果,还被对手全部歼灭,以及东所罗门海战中双方交战的激烈程度看,此次美军进占瓜岛和图拉吉岛,不但不会轻易放手,反而有将其打造成反攻的战略基地,在“家门口架大炮”,威胁日本本土。

瓜岛战役

其次,瓜岛的战术、战略地位太重要了。瓜岛机场简直就是“不沉的航空母舰”,在海战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美军以此为中心控制着方圆几百公里的海域,可以随心所欲地进攻各个方向,既阻断日军南进,又将打击距离前移一千公里。

更关键的是,美军据此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日军飞行员损失数远超美军就是很好的例证。从拉包尔起飞的战机到了瓜岛只有15分钟的留空时间,一旦飞机受伤很难再返回,而美军飞行员却能很快地得到救助。这一正一反,日军消耗不起。

亨德森机场

痛定思痛,醒过闷的山本,决定全力以赴将地面部队送上瓜岛,夺回这个战略支点。然而,在美军航母舰载机和瓜岛陆基战机的威胁下,日军运输船队在白天只能躲在几百公里以外,否则这些慢如蜗牛的运输船,就成了美军战机的活靶子。

好在“办法总比困难多”,山本决定输送的任务交给快速驱逐舰和巡逻艇。一是速度快,可以缩短输送时间;二是机动性强,天上的美机很难击中,再加上夜色的掩护,地面部队在短时间内能够安全上岛。这就是二战中 的“东京快车”。

瓜岛战役遗址

但这样的做法也有一个致命的问题,由于驱逐舰、巡逻艇舰小、吃水浅,只能运送兵员和补给,而大型武器如坦克、火炮等会造成舰只倾覆。相对武器装备先进的美军,没有重火力只靠“人海战术”往上冲,无疑是“飞蛾投火”、血本无归。

果不其然,日本陆军首次大败。

尽管山本的“东京快车”不甚理想,但经过10天、往返7批次的输送,终于将川口支队等名陆军部队送上了瓜岛。就在日军准备第二次进攻的同时,美国人也同样加班加点地调兵遣将。一连串的胜利,让他们更坚定守住瓜岛的决心。

日军

一是,为了加强瓜岛空军力量以及制空权,美军不断地补充各类战机,甚至将受伤的“企业号”和“萨拉托加号”航母上的舰载机,也一并送往瓜岛。亨德森机场已拥有近百架战机,他们不停地起飞,执行侦察、巡逻和阻止日军增援的任务。

二是,一支海军修建大队登上瓜岛,这支队伍大都是从土木工程单位里挑选出来的“能工巧匠”,非常擅长修筑机场和公路等,他们携带的推土机等大型建筑设备,就是为了以最快的速度修复被炸毁的机场。说白了,空中优势一刻不能丢。

亨德森机场

更重要的一点,陆战一师初期没能全部上岛的部队陆续全部到位,1.6万美军与近6千日军形成明显优势。而且,范德格里夫特还不断地派出侦察分队,到岛的另一面了解敌情,并将够人用的日军补给站付之一炬,可谓是“釜底抽薪”。

仅够4天口粮的日军,不得不背水一战、提前发起进攻。他们认为,只要攻下亨德森机场,口粮不是问题。川口将部队分为3路趁着夜色向美军发起了进攻,到底是精锐日军,尽管没有重武器,但战斗力依然强悍,他们就像一帮“亡命徒”拼命冲杀。

瓜岛美军在修工事

一小部分日军还是突破了美军防线,一度冲到陆战一师师部米处。就连范德格里夫特也拔出了 ,准备与日军厮杀,幸亏担任预备队的陆战5团及时赶到,将冲进机场的日军一一消灭。随着天放亮,姗姗来迟的川口下达了撤退命令。

这时的日军第17军司令百武晴吉,才知道上岛的美军不是区区的人而是一个整编师,是其总数的3倍。失败对于陆军来说“丢尽了脸面”,这是自开战以来陆军遭遇的首次败仗,早就受够其讽刺挖苦的海军,总算找到了出气的机会。

战役后的瓜岛

也就是从这时起,美、日两军除了争夺重要的制空、制海权外,向瓜岛输送更多的部队和物资成了双方另一个角逐的内容。但随着时间推移,两军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体现出两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上差异。说到底,日军必败只是早晚的问题。

日军总是“慢”美军半拍,这到底是为什么?欢迎留言并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第二次世界大战》,《太平洋战争》

美军陆战一师登陆瓜岛,其师长为什么不喜反忧?只有4个基数弹药

美军登陆瓜岛,山本为什么不怒反喜?日军再次上演“珍珠港事件”

一个月内说的话,为何自相矛盾?不愿在瓜岛战役中当配角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55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