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蜂

最佳应急品太平洋战争中的美军轻型航母战

发布时间:2023/3/29 8:54:02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白癜风抗白梦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19/content_20138493.htm

“独立”号轻型航空母舰

年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已在美国两洋对岸的中国和欧洲全面爆发:在太平洋西岸的中国战场,中国军民和日本侵略军已经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互有胜负;在大西洋东岸的欧洲战场,纳粹德国已经占领了几乎整个西欧和中欧,并拉开了苏德战争的序幕。面对如此形势,美国参战显然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可就在此时,美国人才发现一个严重的问题:最新一艘CV-8“大黄蜂”号大型舰队航母将于年10月建成,而下一艘大型航母CV-9“埃塞克斯”号已于年4月开工,要到年1月才竣工。若果真如此,这就意味着美国海军将有超过一年半的时间完全没有航母可用!

事实上,到年10月,美国海军就只剩下被打得破破烂烂的“企业”、“萨拉托加”两艘航母轮流上阵了,此时距离埃塞克斯级航母完工尚有1年零2个月。如果太平洋美军按照计划在西太平洋展开作战,美国海军要么沦为陆基飞机羽翼下的“近岸守备队”,要么被日本陆基飞机完虐。

对于这样的尴尬局面,罗斯福总统决心借鉴护航航母的建造思路,利用作战舰艇的舰体紧急改造一批应急航母,也许这些航母的性能比不上大型舰队航母,但至少可以保证美国海军安全度过埃塞克斯级大型航母批量服役之前的空白期。

独立级轻型航母登场

独立级向舷外伸出的烟囱设计比较有效,甚至引发了关于“为什么此前没想到”的责问。

第一艘独立级加入美国海军时,美国海军航空兵的官兵们惊讶地看见,自己得到了一艘和战前多年经验几乎完全相悖的航空母舰。独立级舰体太小,难以在恶劣海况下收放飞机作战;飞行甲板太小,舰载机群规模太小,根本不可能实施“全甲板攻击”;机库和设备加工车间空间过小,执行飞机维护任务时困难重重;最后,军舰的防护也很薄弱。毫无疑问,这9艘独立级轻型航母最终的设计方案比年9月时舰船局考虑的那些方案都要逊色,与埃塞克斯级大型航母更是天壤之别,但是在年1月设计方案定稿时,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建造速度才是最重要的指标,其他都可以将就——这才是CVL设计的核心。

独立级轻型航母三视图

年1月14日,轻型航母首舰“独立”号服役,之后前往加勒比海进行海试。年7月3日,她完成舰员训练抵达美国西海岸的旧金山,之后于当月14日启程前往夏威夷与先期抵达的“埃塞克斯”号共同进行战术合练。就在离开旧金山后第二天,“独立”号的编号从原先的CV-22改成CVL-22,L字母表示轻型的意思,但舷号依然保持和大型航母相同的序列。不久,“独立”和“埃塞克斯”身旁又出现了2艘埃塞克斯级大型航母“约克城”和“列克星敦”,以及2艘独立级轻型航母“普林斯顿”和“贝劳伍德”。就在仅仅6个月前,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还只有1艘“企业”号独臂擎天,但是现在,一切都改变了。

这种看似拙劣的航母却完成了一件极其重要的任务:前三艘独立级都赶在年4月第二艘埃塞克斯级“列克星敦”号之前完工,其余6舰也都赶在年底之前完工服役。更重要的是,到年10月,大批埃塞克斯级仅有7艘完工,实际参战的更是只有2艘,在这战前航母损失惨重,大批埃塞克斯级尚未形成战斗力的青黄不接之际,这9艘独立级为美国海军提供了大约相当于4艘大型舰队航母的战斗力。

然而,对于如何使用这些不具备“全甲板攻击”能力的轻型舰队航母,美国海军还需要摸索。

小载机量、小甲板的独立级无法实施全甲板攻击

年5月,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上将指派的战术研究小组拿出了期待已久的PAC-10战术条令集。这份条令规定了防空指挥中使用的各种术语、口令,以及战斗机防空作战的各种战术动作。条令实施后,美国海军官兵们很快发现,各舰的防空指挥官们再也不能由着性子拿自己喜欢的语言来指挥作战了,而防空战斗机跨航母指挥的“语言不通”问题也由此一扫而空——实际上,不仅是跨航母指挥,就连驱逐舰、运兵船都从此具备了指挥防空战斗机遂行防空作战的能力!

不仅如此,由于9艘独立级轻型航母在年底全部完工,太平洋舰队的航母特混大队干脆选择了“2艘大型航母+2艘轻型航母”的配置方案。于是,这些轻型航母的作战定位倒也明确了:她们就是半艘大型舰队航母,一样承担着进攻和防御的任务。在年6月的马里亚纳大海战中,轻型航母“贝劳伍德”号的鱼雷机队就击沉了日军“飞鹰”号航母。

当然,毕竟这是一艘简易设计的航母,在惨烈的海空战中,独立级未能全身而退。年10月24日,“普林斯顿”号和TG38.3的僚舰们一起空袭吕宋岛上的日军机场以支援登陆。舰队自身的防空起初一切OK,来袭的日机还和往常一样或被击落,或被赶跑。但是上午9:38,一架孤零零的日军俯冲轰炸机突然冲出来攻击了“普林斯顿”号,命中这艘轻型航母的舰体中央。舰上官兵们立即按照无数次训练过的那样展开抢险,但是对于这种防护力和安全性都不理想的轻型航母来说,抢险显然不像大型航母那样有效。中弹后大约20分钟,大火引爆了存放在机库后部侧壁上的鱼雷,巨大的爆炸摧毁了机库和后部飞行甲板。虽然日机还在不断来袭,海况也比较恶劣,但是周围护航的驱逐舰和巡洋舰还是紧紧靠到航母近旁,协助舰员们灭火,这种协作却意外带来了更大的损失——15:23,“普林斯顿”号机库后部的鱼雷舱爆炸了,巨大的火球撕开了航母的整个后部,还重创了靠在舰尾处协助救火的“伯明翰”号轻巡洋舰(CL-62),巡洋舰挤满人群的前甲板立即血流成河。眼见天色将晚,燃烧的航母会把夜袭的日军飞机潜艇准确引导到美军舰队来,美军只好撤离这里,临走前用鱼雷击沉了“普林斯顿”号。在这场不大不小的灾难中,“普林斯顿”号官兵人战死,人受伤,遭殃的“伯明翰”号承受了最大的人员伤亡:人被炸死,人受伤。

在年10月24日遭到日机轰炸后燃起大火的“普林斯顿”号

对于这种因陋就简的设计,各种抱怨甚至在她真正服役之前就出现了。例如,在一份关于后续塞班级轻型航母设计的函件中,航空局如此评价:关于CVL-22级航母的航空运作最普遍的批评是她过于狭窄的机库……各种通风管道和烟囱深深嵌进机库内,飞行甲板的支架也没能落地在机库甲板外侧的合适位置:例如侧舷突出部上。因此,强烈建议新一级舰上尽量加大机库宽度。

更有甚者,年战争结束后,太平洋舰队委员会在对这一级舰的各项指标和表现进行调研后,建议终止所有CVL类航母的建造。

最终,有8艘独立级轻型航母存活到战争结束。其中“独立”号在年的比基尼岛氢弹试验中沉没,其余7艘舰都在年被封存。“兰利”和“贝劳伍德”两舰分别在和年移交给法国用于越南战争;“卡波特”和“巴丹”号后来被改造为反潜航母,其中前者在年被租借给西班牙,改名为“迷宫”号;“蒙特利”号则从到年在美国本土彭萨科拉海军航空站充当舰载机飞行员学校的训练航母,直到被更大的轻型航母“塞班”号取代。

战后,仍然有人继续提出需要改造航母,但这些提议很快就被否决了。因为按照和平年代的建造速度,这些改造航母也很难比大型航母更早服役。事实情况是,最初的3艘轻型舰队航母的服役日期比埃塞克斯级首舰“埃塞克斯”号来得更晚,不过也算是赶在了第二艘“列克星敦”号服役之前。其余6艘舰队航母都赶在年底前服役。虽说一艘改造轻型航母的战斗力还达不到大型航母的一半,而且事故率偏高,但无论如何,这9艘轻型航母在年底前就为美军提供了相当于4艘大型舰队航母的战斗力,贡献也不可忽视。

本文摘自《战争事典·热兵器时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yy/383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