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黄蜂 >> 大黄蜂的形状 >> 看似平凡普通,一生都在辛勤的付出,对人类
在自然界30多万种昆虫中,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最巨大贡献,蜜蜂当之无愧地成为第一。
人类文化记载中,蜜蜂一直是勤劳的象征,它不仅能帮助植物开花期间传播授粉,而且它用花粉酿成的蜜,也成为人们获取糖分的宝贵资源。
蜜蜂采蜜
蜜蜂的分布十分广泛,世界五大洲,从南半球到北半球,只要有花草树木的地方,几乎都能见到蜜蜂的身影。蜜蜂不仅会酿香甜可口的蜜,而且还是富有工匠精神的“建筑家”,它搭建的蜂巢不仅工整美观,还非常科学,每一个巢穴都呈六边形,每两排蜂巢中间都有一个通道,在建设蜂巢尺寸把握上,蜜蜂不会有分毫的差错,蜡质的材料能很好的起到防潮、散热、流通空气的作用,比起人类的建筑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植物的遗传上,蜜蜂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很多植物在没有蜜蜂传播授粉的情况下,种子无法发育成熟形成胚胎,即使种在土里,也不能生根发芽。没有蜜蜂,有些农作物会出现减产,甚至颗粒无收。如此,蜜蜂就成为了众多植物之间繁殖的媒介。
中国本土蜜蜂有4~5种,称为“中华蜜蜂”,本土蜜蜂个头较西方蜜蜂小,外表黄亮,腹部黑圈颜色较浅,蜂蜜的产出量不及西方蜜蜂;西方蜜蜂个头略大,颜色较深,产蜜能力更强一些。
虽然中国本土蜜蜂产蜜量不如西方蜜蜂,但中华蜜蜂产的蜜浓度更高,味道更香甜,营养上也胜过西方蜜蜂产的蜜。
除了外体积的大小差异,东西方的蜜蜂生活习性基本相同。
一个蜂群由少到几千只、多到几万只组成,一般有一只蜂王(体积最大,2~3厘米)、若干只雄蜂,剩下的都是工蜂。蜂王的职责是繁育后代,雄蜂的职责是交配,工蜂则是劳动力,负责酿蜜,养育蜂王、雄蜂和后代。
蜂王
雄峰
工蜂
当一个蜂群数量发展过于庞大,一部分会从中脱离出来,形成一个新的蜂群,由新的蜂王带着它们,寻找其它的地方筑巢造穴。蜂群中蜂王寿命最长,达到了3~5年,而雄蜂只能活三个月,工蜂活得最短,蜕变为成虫后,只能活二十几天的时间。一只蜂王一天能产出~粒卵,一生至少会繁衍出50~60万只后代,在昆虫界是不折不扣的孕育强者。
其中生产的顶峰期在一年中的4、5、6、7、8、9几个月,后面随着气温下降、天气变冷,蜂王的繁殖能力会大幅下降,气温低至5度以下,基本上会停止生产。
中间身体最长的是蜂王
由于蜂王身负着繁衍子孙的大任,在蜂群中享有特供食物,名为“蜂王浆”,乳白色,产在王台附近,其营养较蜂蜜更高。
蜂王是一个蜂群的中心,领导着下面的雄蜂、工蜂,当它老了死去后,在具备一定的条件下,会在受精卵未成虫中产生新的蜂王,这样蜂群就会得到延续。如果没有蜂王,蜂群会在未来一段时间,随着雄蜂、工蜂持续老去,蜂群会逐渐消亡。
一个蜂群,不论是蜂王、雄蜂还是工蜂,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终其一生都在不停地忙碌。
蜜蜂采蜜
蜜蜂采蜜的主要来源:春天有油菜花,桃花,梨花等水果树木花类;夏天有小麦、玉米、瓜类、豆类花。秋天有稻花,菊花,桂花等。蜜蜂产蜜量最高的属于夏季,但秋天酿的蜜营养价值最上乘,而且味道也最佳。
蜜蜂酿蜜。
蜜蜂酿蜜也是一个辛苦的过程,为了采粉,它们往往要飞几公里、十几公里之外寻找蜜源。找到花朵之后,蜜蜂停留在上面,先把花蜜吸进嗉囊里,身体振动起来,用后腿上长着两簇像刷子一样的细毛,让花粉粘到上面,待集的满满当当后,再折返回家,把花粉置入到蜂巢内,然后口中吐出吸食的花蜜,均匀的和花粉混合在一起,揣压紧实,等一个格子的蜜做满后,又接着做另外一个格子。一只蜜蜂每天差不多十几个来回,如此算下来,至少要飞行多公里。
罐装蜂蜜。
蜂蜜由于极具独特性,被人们在中医药和食物中广泛使用,因此在市场上有很高的经济效益,现在农村有很多以养蜂为业的人。
一只工蜂,一生产蜜大约4克,除了它自身消耗2克左右,总的来说,对人的贡献还是很大的。一箱蜂5~6万头工蜂来计算,一次产蜜10公斤,一年2茬,产蜜共计20公斤。按市场价格,一公斤纯蜂蜜收购价在90~元,一箱蜜蜂一年产值块钱,除掉开支的部分,一户人家养80~箱,计算下来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当然产蜜量也是根据蜜蜂的品种、蜜源是否充足、人工养殖的技术来评定,另外天气的原因也很重要。
蜜蜂的群落意识很强,不是同一蜂群,很难融合在一起,遇到外来蜂群有占巢行为,原生蜂群会集体上前攻击、驱赶,直到逼得对方离开了方肯罢休。
野外的蜜蜂
蜜蜂遇到袭扰,也会攻击人类,但它尾部的毒刺在蜇伤人后会脱落下来,不久蜜蜂也会因此而死亡。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蜜蜂的尾刺上有细小的倒刺,蜜蜂蜇人后,会用力将尾部往外拔,一使劲儿,尾刺连同屁股上重要的器官一起脱落。
人被蜜蜂蜇伤后会出现红肿、疼痛(要保持患处的干燥,不要用生水洗,以免感染)。单个蜜蜂的毒性并不大,一般被蜇伤几个小时之后,疼痛感会逐渐消失,大部分人一个晚上就痊愈了。有意思的是,现在有一些中医利用蜜蜂的毒素来治疗风湿关节疼痛,据研究证明,这确实有一定的作用。
大自然中很多动物都有天敌,蜜蜂也不例外,它的天敌除了远在非洲生活的蜜獾,在中国境内对其威胁最大的还是同属蜂类的马蜂、胡蜂、大黄蜂(虎头蜂)。
马蜂
胡蜂
大黄蜂(虎头蜂)
由于这几种蜂体积都比蜜蜂要大,攻击性更强,按单个算,蜜蜂不是对手。遇到比自己强大的入侵者,蜜蜂蜂群会齐齐震动翅膀,发出嗡嗡的声响,以阻吓敌人。
碰到马蜂还略好一些,胡蜂和大黄蜂就难对付了,胡蜂会成群地钻进蜜蜂蜂巢内,首先咬死行动迟缓的蜂王和雄蜂,再去追赶猎杀工蜂,把工蜂都赶跑了,最后蚕食里面的蜂蜜。
面对身体是自己几倍的大黄蜂,蜜蜂更无招架之力,虽然它们数量不多,但只要有几只守在蜂巢的出入口,依靠像钳子般锐利的口器,一口就能把蜜蜂的头咬成两半,不到几个小时,就能给蜜蜂造成重大的伤亡,剩下的蜜蜂只能被逼离开巢穴,另寻新处。最可恶的是蜜蜂飞到哪儿,大黄蜂就追到哪儿。大黄蜂尾刺分泌出的毒液毒性非常强,每年都有发生人或动物被蜇伤后导致死亡的事件,很多人想撵又不敢撵,打也不敢打,非常难惧怕,所以,大黄蜂也是让养蜂人一大头疼的问题。
蜜蜂和其他很多昆虫一样,对气候的变化非常敏感,气温低至10度以下,蜜蜂就不再出巢采蜜了,这个时候,它们要靠着先前采集积攒下来的口粮来维持生命。若遇到长时间雨雪天气,在储备不足的情况下,蜜蜂会被饿死,人工饲养中应给蜜蜂留下足够的蜜来过冬,或补充部分砂糖,以保证蜜蜂的成活量。
养蜂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仅要防止天敌对蜜蜂造成的伤害,也要按照植物的花期,不断地进行转场迁移,寻找新的蜜源,除此之外,还要不定期的清除蜂箱里死蜂及排泄物,铲出蜂巢中变黑的部分,保持蜂箱内洁净、干燥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