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黄蜂 >> 大黄蜂的形状 >> T13大黄蜂B高速坦克,因理念太超前无
T-13大黄蜂B轮式战车是美国在二战前开始研发的武器,不过它并非是官方主导的项目,设计理念也非常超前,二战时曾受到一定的重视,但最终没能走上战场。
在年时,美国TracklessTankCorporation公司开始着手研制轮式重型战车,该项目为公司自掏腰包的私人项目。应该说这种定位还是比较准确的,随着相关技术的进步,轮式战车所能表现出来的性能已经逐渐赶上轻型坦克,直逼中型坦克,更低廉的价格让它们能够成为军队机械化的一种补充。
T-13大黄蜂高速坦克不同的是,当时在轮式战车上主流思想仍然停留在轻型车辆上,执行的也是战场侦察等任务,对安装更强火炮的重型轮式战车并不上心。其实这也很好理解,毕竟二战初期的装甲战大多都还是37毫米这种级别的小水管。
在设计师布朗的领导下,重型轮式战车进度还算不错,随后二战的爆发让战车看到了希望,到年时,这种战车发展成了Hornet(大黄蜂)B型高速坦克,其实和现在的轮式坦克概念差不多。
T-13大黄蜂高速坦克大黄蜂B的设计理念很先进,除了对轮式装甲车辆未来的预判之外,它还考虑到大战中大规模量产的需要。战车有80%的零部件直接使用标准的商业化零部件,可以在短时间里就完成生产准备。
既然是重型轮式战车,大黄蜂B的尺寸当然小不了。战车采用8×6结构,使用后3对车轮驱动,只有第一对车轮可转向,每只车轮都有独立的悬挂,越野机动性比坦克差不了太多。
T-13大黄蜂高速坦克它的动力为马力的9缸T-型柴油机,另外还曾考虑大陆公司或怀特公司的汽油机。大黄蜂B重约7.5吨,车辆在满载情况下也能达到单位功率约30马力/吨,这样的比例简直可以让战车飞奔起来。
车辆的防护比较原始,主要为12.7毫米厚的防护装甲铆接而成,外观比较刚正。这样的防护如果仅仅是4轮或者6轮的轻型装甲车倒也足够,但是大黄蜂B加强的车体也安装这样的装甲,就显得对不起它庞大的身躯。
T-13大黄蜂高速坦克强大的车体带来的是更强的承载能力,虽然第一辆原型车没有安装标准的炮塔,但是仍然保留了一座安装12.7毫米重机枪的小型炮塔。在后续的改进中有安装37毫米炮+7.62毫米并列机枪的配置,另外有安装76毫米坦克炮的计划,终极重火力方案是安装毫米榴弹炮,当成轮式自行火炮。
战车采用5人或6人车组,驾驶员位于车体左前部,他的右边可能是无线电员,炮塔位置比较靠前,车长、炮手和装填手均在里面,这人员配置相当齐全。
T-13大黄蜂高速坦克在年10,大黄蜂B的原型车接受了测试,它的测试报告喜忧参半。一方面报告认可了大黄蜂B优秀的性能,几乎超越了当时大部分已知的装甲车辆,防护上也完全有升级空间;另一方面人们也对大黄蜂B在真实战场上的可靠性表示怀疑。
11月时,大黄蜂B被推荐给受到战争困扰的英国,英国在参观了这款战车之后表示不喜欢,因为它太重太贵;贵了当然会很快掏空口袋,太重了则会影响海上运输的效率,在使用中也会有额外的问题。当时主流的观点仍然以轻型装甲车,如灰狗这一类装备为主。
T-13大黄蜂高速坦克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澳大利亚因为缺少武器装备,对大黄蜂B产生了兴趣,TracklessTankCorporation公司抓住机会积极回应,不仅将装甲车的技术资料运抵澳大利亚分部,还主动配合相关工作。澳军首先订购了一辆用于测试,随后订购了17辆,与此同时美国陆军也订购了2辆,它们在阿伯丁实验场参与测试,并获得了T-13的正式编号。
T-13大黄蜂高速坦克虽然大黄蜂B重型轮式战车因为过于超前轮式战车理论,没能在二战初期登上战场,但并不能说它的思路有问题。在二战后期,德军的Sd.Kfz.系列8轮装甲车就被证明很成功,火力加强的版本具备与黄鼠狼坦克歼击车差不多的战力。到今天,如半人马座轮式战车已经成为世界知名的型号,世界多国都有研制类似的装备。#二战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