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蜂

威力大却射得近,为追步兵装双脚德军38

发布时间:2023/1/26 21:32:56   

地面猛虎篇-稀有战车列传:德军38(t)“蟋蟀”式自行步兵炮

稀有战车列传:德军38(t)“蟋蟀”式自行步兵炮简史(上)

一.伴随火力的“呼唤”

虽然坦克是“陆战之王”,但无可否认的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步兵和炮兵仍旧是陆军最为重要、数量也是最多的战斗兵种。因此一系列依托坦克底盘研发的步兵支援战车就应运而生了。

“步兵炮”是一种如今已经被淘汰的火炮品种。其身管较短,弹道相对弯曲,主要通过发射高爆榴弹的方式在前线伴随并支援步兵攻坚。在那个没有榴弹发射器、火箭筒、单兵导弹,甚至连迫击炮技术也不太发达的时代,步兵炮是步兵遭遇到敌军坚固据点时最为倚靠的重火器。

sIG33重步兵炮,造型古典,很有古代火炮的遗风

20世纪20年代,德国尚处于“十万陆军”的凡尔赛条约限制时代,德军就授意军工企业在背底下研究新一代武器。莱茵金属公司下属的杜塞尔多夫兵工厂在20世纪20年代末设计出了sIG33型毫米重步兵炮。这种火炮重1.8吨,威力很大,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成为德军主力步兵炮,一直生产和装备到二战结束,总产量超过门。sIG33是德军步兵团下属的炮兵武器,主要装备团属重武器连(即步兵炮连)。该连拥有一个sIG33重炮排(2门)和两个leIG18型75毫米轻步兵炮排(每排3门)。可以说,二战德军步兵师构筑了相当强大的炮兵网络,师下属炮团拥有—榴弹炮,步兵团下属炮连拥有75—步兵炮(战争中后期还换装了不少毫米重迫击炮),营直属重武器排则拥有80毫米迫击炮。而师下属反坦克营、团下属反坦克连还拥有一定数量的反坦克炮,战争后期各级单位甚至是单兵还加强了各型火箭筒,一些师还有高炮。我们在看到二战德国装甲部队闪电战和“虎豹豺狼”们的强大时,很容易忽视,其实他们的步兵和炮兵也是相当厉害的。

德军使用缴获的苏制STZ牵引车牵引sIG33步兵炮

不过sIG33威力虽大,却存在着相当多先天不足。步兵炮作为伴随火力,自身因为设计限制射程又相对较近,必须频繁推进以跟上步兵前进的脚步。但sIG33全重接近两吨,一枚炮弹接近40千克(还不算发射药),人力推动相当困难。而如果在战斗一线使用马匹或者卡车牵引,目标既大又脆弱,同样十分不方便(拉动全套sIG33作战系统需要6匹马)。而且sIG33一开始是当做畜力牵引火炮设计的,炮架悬挂减震系统性能不佳,木质或者实心橡胶轮胎无法进行高速机械化牵引,这都限制了火炮的机动能力。最好的解决方法当时是给大炮加上一双脚,用坦克底盘自行火炮,解决步兵对伴随火力的“呼唤”。

因为太重无法带走,被丢弃的sIG33

二.走向自行化

年法国战役之前,德军利用1号B型坦克改造了一批“野牛”自行步兵炮。这种自行火炮相当简陋,直接在坦克底盘上四周加上了几块装甲,然后把sIG33连炮带轮子整个架了上去!这种外形高耸、有些比例失调的武器缓解了重型步炮的机动问题,起码不用人拉肩扛或者用马、骡子来拉了。不过这种武器防护差、重心过高容易翻车,而且载弹量寥寥无几,只是一种应急产品。

比例失调的1号“野牛”

很有意思的一张照片,从被遗弃的苏军KV2坦克旁开过的“野牛”,两种重炮战车在此相聚

年底德军又使用加长的二号坦克底盘加装sIG33,制成了所谓的“野牛”2型。这种自行步炮比起1号“野牛”进步很大,重新设计了炮架和战斗室,防护、载弹量和稳定性都有所提高。年初,德军提出了研究更新、更专业的自行步兵炮的要求。捷克斯洛伐克BMM公司和德国阿尔凯特公司提出了自己的方案。这两款武器均以捷克制38(t)轻型坦克底盘为基础,搭载sIG33步兵炮而成。德军将38(t)自行重步兵炮赋予Sd.Kfz./1的编号,称其为“蟋蟀”。德军一般用昆虫名给自行支援类曲射火炮起外号,如“黄蜂”、“野蜂”、“蟋蟀”;用食肉或者大型动物名给坦克歼击车起外号,如“黄鼠狼”、“犀牛”、“象”。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一些非正式说法,战争后期德军尚在设计中、依托重型坦克底盘搭载甚至是毫米巨炮的自行火炮也被称为“蟋蟀”。因为车体结构不同,BMM厂的38(t)自行步炮被称为“蟋蟀”H,而阿尔凯特厂的设计则被称为“蟋蟀”M。

“野牛”2还是不能满足德军的需要

三.研发与构造

(一)“蟋蟀”H型

年2月,主管陆战武器研发的德国国防军兵器局6处对新式武器研发召开会议,最终确定用38(t)坦克底盘充当新式自行火炮的底盘,包括自行步炮、坦克歼击车等等。3月6日,BMM厂接到命令开始研制任务。BMM厂是捷克斯洛伐克的著名重型机械工厂,也是38(t)坦克的研发和主要生产工厂。因为俄国和北非前线反坦克压力巨大,BMM厂的大部分设计人员和产能都投入到了搭载俄制加农炮的“黄鼠狼”3坦克歼击车上。这款武器当月即制成样车测试、4月底投入量产。而“蟋蟀”H的研发则相对缓慢,直到9月才开始制造第一样车。BMM厂当时又接到了研发、生产搭载德制Pak-40反坦克炮的“黄鼠狼”3H坦克歼击车的任务,坦克战武器具有最高优先级,所以“蟋蟀”H的测试和量产工作被进一步拖延。年2月,“蟋蟀”H终于投入量产,距离立项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

“蟋蟀”H自行步炮,来自盟军在法国北部缴获战车后拍摄的存档照

“蟋蟀”H的底盘基本沿用自现有的38(t)G和H型,拆掉车体顶板和炮塔以后,在车体上焊接了一个大型敞顶战斗室。车体正面装甲到发动机舱防火板之间的空间即可放置火炮、乘员、弹药和其他装备。sIG33步兵炮的炮架进行了重新设计以适应车载空间,火炮驻退器的液压筒与战斗室地板连接以提高炮架的强度。战斗室前方变速器装甲盖板上有火炮行军支架。行军支架的目的主要是车辆行驶中固定火炮,防止颠簸损坏零件或造成过大的精度误差。支架设计得很巧妙,可由乘员在车内操作放倒,这样一来突然遭遇战斗时就不需要乘员冒着危险到车外来摘取支架了。

工厂里刚刚完工的“蟋蟀”H

为适应车内空间,车载sIG33的控制高低机和方向机的手轮被集中到炮架左侧,由炮手完成摇炮和瞄准的过程。炮手身后是车长。巨大的步兵炮几乎被战斗室分成了两半,战斗室右侧前方为驾驶员,后方为装填手。战斗室内除了炮弹,还有MP-40冲锋枪和毛瑟步枪、手榴弹、钢盔等步兵装备。因为步兵炮射程短、直接参加一线步兵作战,自身可能也要面对步兵战的威胁。

顶部拍摄的“蟋蟀”H敞开战斗室内部

战斗室后部的装甲板可以打开,以在射击时增大车内空间,放置待发弹药,方便装填手装弹。战斗室顶部的支架和挂钩可以加挂帆布遮风挡雨。

(二)“蟋蟀”M型

年末陆军兵器局要求阿尔凯特公司对38(t)底盘进行重新设计,制造更新式的自行火炮。“蟋蟀”H和黄鼠狼3是直接在现有38(t)坦克底盘上加装和火炮而成,但坦克车体和底盘的结构并非完全适合自行火炮的需求。如其后置发动机舱和车体上部箱型结构就不利于战斗室的安置。自行火炮设计只能对现有底盘做出各种妥协。而如果弄一种全新的底盘,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阿尔凯特的经典作品“黄蜂”自行火炮,重新设计了二号坦克底盘,发动机中置,战斗室后置

阿尔凯特公司有很丰富的自行火炮设计经验。该公司在年设计了“黄蜂”式毫米自行榴弹炮(Sd.Kfz.)、“野蜂”式毫米自行榴弹炮(Sd.Kfz.)和“大黄蜂”式88毫米坦克歼击车(Sd.Kfz.,后来被称为“犀牛”)。这些自行火炮的特点是:依托现有坦克底盘的零件,但对底盘进行了重新设计。车体前部呈大角度倾斜装甲,发动机舱改置于车体中部,后部则是一个大型箱状战斗室。这样做使得车体结构更加紧凑、战斗室面积扩大、作战补弹也更加方便。火炮靠后布置有利于减轻后坐力对车体的冲击和损害,今天大部分自行火炮的战斗室(炮塔)也是装在车体后方的。

保存在美国阿伯丁坦克博物馆的“蟋蟀”

博物馆中的“蟋蟀”M

阿尔凯特在接到兵器局的命令后,很快利用上述经验重新设计了基于38(t)的专用自行火炮底盘,并在此基础上延伸发展出“黄鼠狼”3M坦克歼击车和“蟋蟀”M自行步兵炮。因为反坦克作战的绝对优先权,“黄鼠狼”3M在年2月就拿出了样车。“蟋蟀”M只能为此让路,年11月才进行样车测试,次月投产。

后上方拍摄的“蟋蟀”M战斗室内部图

“蟋蟀”M底盘的车轮、履带、发动机、悬挂、冷却系统等等全部来自于38(t)坦克的部件,但底盘的整体结构进行了重新设置。车体前部改为一体式倾斜装甲,驾驶员在右侧有专门的焊接观察室。车体中部是发动机、油箱,战车的发动机进气口改用车体中部两侧的格栅。车体后半部分是大型箱状战斗室。这样的布局和同是阿尔凯特厂设计的“黄鼠狼”3M十分相似。战斗室前部安装sIG33步兵炮,倾斜放置的火炮的驻退液压筒直接与战斗室地板相连,以使用战车强度较高的底部承载火炮的后坐力。战斗室四周都是炮弹和发射药的支架,战斗室后部可以打开以方便补充弹药。火炮下方有一块联动的装甲盖板,在火炮抬升时可以保护战斗室前部开口与炮身之间的空隙,避免弹片损坏火炮或杀伤舱内人员。在“蟋蟀”H上也有这样的设计。

东线战场同时出现的“蟋蟀”M和“蟋蟀”H

四.生产与改进

“蟋蟀”H于年2月在BMM厂投产。2月生产25辆、3月40辆、4月52辆、5月52辆、6月31辆、10月10辆,总计生产辆。4月以后生产的战车使用了38(t)K型坦克的底盘,发动机由普拉加TNHPS/2型改为普拉加AC型,不过功率不变仍为马力。“蟋蟀”H的最后10辆计划改为自行高炮,不过没能实行,还是以自行步炮的面貌完工。

同为阿尔凯特公司设计的“黄鼠狼”3M,布局和“蟋蟀”M几乎一样

前线的“蟋蟀”M

“蟋蟀”M虽然由阿尔凯特设计,但阿厂自身还有繁重的其他生产任务,而且从未接触过38(t)底盘相关车的制造工作。所以图纸移交BMM厂,由该厂量产,年12月第一批18辆量产型完工。根据兵器局武器移交表的数据,年1月最初8辆“蟋蟀”H交付部队;2月22辆;3月27;4月;5月38辆;6月37辆;7月28;8月;9月;10月19辆;12月2;年1月;2月;3月12;4月。总计交付部队辆。其中有14辆是返厂大修重新交付的战车,“蟋蟀”H的新车总产量是辆。

(未完待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300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