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黄蜂 >> 大黄蜂的种类 >> 亚洲第四种服役的五代机出现了我们只有它才
新年刚过,东亚上空就出现了第四种现役的隐身战斗机F35B。美国海军陆战队驻日本岩国基地的F-35B短距/垂直起降战机,首次于作战部署中降落在航行于东中国海的“黄蜂”号两栖攻击舰上。美国F35B是垂直/短距起降战机,由F35A战机泛生而来。被美国海军陆战队及英国皇家海军采用。F-35B攻击战斗机(在开发时称为联合打击战斗机JointStrikeFighter,简称JSF)是美国的一款由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开发的单引擎攻击机,能进行短距离起降/垂直起降,属于第五代战斗机,作战半径超过公里,可以超音速巡航。
F35B不仅有强大的隐身对地、对空战性能,更重要的是已经形成战斗力,融入了美国及其盟友为其订制的体系作战能力使自身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节点。同时,F35B依靠自身强劲的F宇宙第一的发动机,还有全身高度自动化加持,使其能够比较轻松从容的完成短距/垂直起降。不久之前,我们的东亚邻国也承认了其排水量近三万吨的全通甲板的直升机驱逐舰也考虑了关于F35搭载的问题。我们的潜在对手海上制空力量已经进入了五代机时代。好在我们的歼20已经率先服役并形成初始作战能力,背后依靠强大的信息网也能跟F35好好的掰一下手腕。
虽然我们发动机有所欠缺,不过歼20凭借宇宙第一的气动布局和先进的隐身性能,配合自身低阻机身发挥超音速巡航特性,还是可以把F35B按在地面上摩擦摩擦的。F35B对于我们最大的优势或许说是威胁性,应该是其领先于我们一代性能的舰载机特性。目前,对于我们老生常谈的话题谁上舰的说法,也没有正式或者非正式的报道。坊间时不时的一股股会说鹘鹰会上舰云云。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唯一的争论就是尺寸吨位什么的。至于隐身特性能问题都已经不是主因了,笔者认为,我们还在讨论谁上舰或者不上舰的时候,对手的五代机已经形成作战能力要满天飞了。所以,务必要下决心发展好下一个舰载隐身战斗机,歼20当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像阵风,稍微改装加强,鸭翼机就能上舰并能体现出鸭翼本身优秀的起降性能。歼20体型大,内油更多,作战半径大和舰队防空区域成几何倍增长,战斗巡航时间则更多,同时也相应减少了母舰的放飞、回收的频率,战斗力自然更强。
歼20的大弹仓可以有更多的武器选项,执行的任务属性也更宽泛。同时凭借自身较大的机体,为以后快速更新更多的先进电子、光学设备提供了更大的潜力。而且歼20已经服役,经过改动加强也不会耽误太多时间,起码比重新研制一款新型战机更省时,毕竟现在我们不是在跟时间赛跑,而是对手的时间已经跑到我们前面了。还有大家经常传颂的鹘鹰,毕竟我大沈飞之前还派人发布了未来舰载机中型化是未来的趋势。看之后笔者只有笑而不语了,什么叫所谓的中型机,不说别人。自己之前就搞过重型机歼十五,虽然搞得不是很利索,但是现在和近段时间都在服役,怎么现在自己就把自己给否定了?难道现在在飞的重型舰载机就是个错误?不要以为F35比F22小就是中型机,毕竟F35的最大起飞重量都超过20吨了,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重量还会增,大黄蜂F18C/D刚开始确实够中型,再看看现在的超级大黄蜂还有咆哮者们,哪个还有当年的小虫子样。
况且鹘鹰机体小内油少,我们发动机又不怎么给力,作战半径、巡航时间根本不可能有优势,依照我们现在的水平,同样小的体积电子水平肯定比不过对手的实力。鹘鹰的尺寸小,要紧的是还采用了双发,机体内空间十分有限,所以只有机腹弹仓,笔者不知怎么格斗,虽然未来空战不要格斗,但是总得手里有把匕首吧。依照中型机的设想,就算两架歼20的体积换取三架鹘鹰的体积,但是战斗力却下降了。为了打仗又不是拼人头,拼的是高新技术的战斗力。更为重要的是鹘鹰至今只有曝光过两架,而且第二架较第一架对比来说改动很大,可见设计师们还在思考这架飞机该是什么样子呢。而且有网友拍到鹘鹰外表机体的照片跟歼20的机体表面放大对比后发现差距巨大,让笔者也在为他的隐身性能也有一种小小的隐忧,这应该不仅是做工和工艺的问题。最后笔者还想说的是依靠我们一般的动力水平,依靠常规气动布局想取胜对手,不是笔者妄自菲薄,在这里实在是没底气。对手已至,唯有比它更强方能制胜。我们不应该放着先进的平台、用我们的短板去接敌。因为他们已经来了。(利刃)
尊重内容,从尊重作者开始,转载、合作请私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