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蜂

作者:史倌

一、日军轰炸衢州等地机场

自从接到美军飞机使用衢州机场的请求,衢州机场及其周边机场的扩建工程进一步加快。此举被日方侦知。日军第一飞行团摄影侦察,发现我军“对丽水、衢州、玉山、建瓯各基地的燃烧弹的集积,飞机场的扩张态势,夜间着陆设备,电台的强化等更为活跃,特别是衢州机场跑道延长到米”。

因为当时对使用螺旋桨的飞机来说,这样的跑道,可称之为一级机场,能保证各种高速、重型飞机的起飞和降落。进入4月,机场附属设施似已逐渐完备,在玉山南方千米的福建建瓯机场似亦已修整完毕。特别显著的征兆有以下各点:①、夜间着陆设备的加强。②、增加了气象预报。③、积极修复被我轰炸破坏的设施。

3月下旬,日军派航空参谋长尾正夫回国向大本营报告情况。分析研究认为:从我国赣、闽、浙地区机场的布局看,主要是为了攻击、轰炸日本本土和破坏海上交通。B-17、B-24轰炸机,从后方起飞经这些近海机场着陆、加油、载弹之后,对日本构成了很大威胁。因为按飞机性能,活动半径可达千米,日本关西地区的京都、名古屋、大阪、神户都在其范围之内。

3月21日,日本本土防卫总司令部参谋长小林浅郎中将在电台上向全国进行讲话,要求国民注意防空警戒。“其时强调了英、美支援蒋军,全力利用支那方面对日本进行空袭”。第二天,东京朝日新闻报的第二版上刊登了小林的这次广播讲话稿。4月3日,东京朝日新闻在第一版上又刊登了一幅远东地图,题为:“英、美企图利用中国基地轰炸日本略图。”

与此同时,日军于3月10日制订了《昭和十七年“保号”指导计划》:确定年日军细菌战的“攻击目标:①.昆明;②.丽水、卫山、衝县、桂林、南宁(沿岸飞行基地);③.SAMOA(撤退时);④DH、AD、AK;⑤澳洲要点;⑥.加尔各答”。实施时间为“6月以后,8月或10月”。

为解除来自中国方面对日本本土的空中威胁,日本开始轰炸浙、赣地区的机场。执行轰炸任务的通常由轰炸机担任。因此时日军原在我国关内战场的轰炸机已全被调至东南亚,参加太平洋作战,留在我国关内战场的陆空军,仅有第一S行团所辖的第44、第54飞行战队和4个独立中队,所以这次轰炸浙、赣机场,全由侦察机、战斗机部队执行。日军于3月下甸将侦察飞行第44战队、由广州转来的独立战斗飞行第十中队、独立侦察飞行第83中队、战斗飞行第54战队以杭州为基地对玉山、丽水、衢州等处机场进行连续3天的轰炸。

敌第一飞行团按计划于4月1日开始轰炸,对衢州机场主要轰炸了跑道、停机坪上的飞机、弹药库,共投50千克类型的爆破弹31枚,燃烧弹9发。

2日,因下午天气不好,敌机从杭州起飞后,仅对玉山机场进行了两次轰炸。

3日,第83中队10架飞机、五十四战队9架飞机,从7:30分开始由杭州起飞,再次对衢州机场的跑道、飞机库、停机坪、油库、弹药库、修理厂及衢州车站进行了轰炸;第十中队10架飞机、44战队10架飞机,于10:30对丽水机场的跑道、附属设备地区、市街南侧瓯江江岸堆积的军需品进行了轰炸,军需品中弹起火。

4日,第44战队对桐庐、宁波进行轰炸后,日军认为:衢州、丽水、玉山这3个机场,已暂时不能使用。因而令第一飞行团暂停轰炸。

此时,日本还不知道美军航母“大黄蜂”号正在西进。来自东京的广播说美国已经加长了在中国的跑道并计划使用这些机场去轰炸日本。广播还宣布,日本空军对这些机场的袭击“解除了从空中袭击日本的威胁”,毫无疑问这有益于日本人民。

这次轰炸没有造成多少物质损失,但是却使阿诺德和史迪威感到忧虑。史迪威在4月4日的日记中写到:“我们正为4月8日和9日的特遣队做安排,所有这三个重要的机场都遭到了轰炸。难道是走漏了风声,还是日本人采取的预防性措施?这纯粹是在华盛顿的飞短流长的闲话。”史迪威从来不相信在华盛顿的那些笔杆子们会对任何一点风吹草动保持沉默。

二、高层协调

由于美国突袭队员第一次飞往衢州机场,而且有可能夜间到达,要找到江南丘陵之中的衢州机场势必会很困难。4月1日,阿诺德问史迪威,在华东的机场是否有频率在到千赫的发报机,用于无线电导航。史迪威于4月4日报告说,桂林、衢州和吉安装备了这种发报机。阿诺德在回电中要求使用代号“57”向返航的飞机指明机场的位置,并为轰炸机机组人员准备好食品和水。然而,在中国境内,没有一个人知道为什么这么做。

史迪威正为糟糕的缅甸战局和指挥权大伤脑筋。他于4月1日从缅甸赶到重庆。在重庆期间他与蒋介石讨论他的指挥全权和美国志愿航空队改编问题。4月5日,蒋介石夫妇随史迪威一道返缅。宣布授予史迪威指挥全权的命令。9日,蒋介石从缅甸飞到昆明,10日回到重庆。失去了协调特种航空第一方案的最佳时机。

这时,中国空军根据与史迪威约定的,着手准备5月份迎接美军。但中美双方在之前的沟通中,在行动时间上出现了误会。当美方要求中方在4月20日做好准备,迎接第一次特别行动计划的飞机时,中方措手不及。蒋介石让比塞尔致电马歇尔,要求轰炸计划延到5月,以便加强这一地区的防御。由于美军一直保密,蒋介石并不知道美军轰炸东京的整个计划,更不知道轰炸机会从航母上起飞,甚至不知道航母已经在突击的途中了。

从中国的角度来说,蒋介石关于延期的要求是合理的。这时他只知道美军要借用中国华东的机场空袭日本本土,他担心美军的这次行动会影响中国整个战略。中方判断日本将要发起对苏联的进攻。中方不希望因为配合美方的这次军事行动而使日方改变上述可能的战略决策。美军借用中国华东机场空袭日本后,日本必来报复,打破中国东南地区中日双方的战略平静。日军已在3月末4月初对衢州、玉山、丽水等机场进行轰炸,这就是例证。

由于这些机场的投入巨大、设备完善、战略位置重要,能对日本本土、日本海上交通线、日据的台湾以及日本侵占的中国大陆各个据点形成巨大的威胁。所以蒋介石肯定要保住这些机场。他在年初下令开始修建守卫衢州飞机场的方圆一百多千米的环形工事,但到4月上旬,这些防御工事尚未完工。这时蒋介石正为美、英无视中国利益感到愤怒。

其间发生了与史迪威间指挥权的龃龉、对华作战飞机等军火分配和欲参加美、英联合参谋部首长会议等情况。美方在这次行动细节上对于中方过于保密,又要中方配合。这正是蒋介石不能容忍的。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作战战局转向严峻,蒋介石亟需在印美军第十航空队支援,东调。这些都是蒋介石坚持要求在5月底实施空袭计划的原因。

4月11日,比塞尔把中国领导人的要求电告阿诺德,由于涉及与一个盟国间的高级事务,阿诺德把电报转给了马歇尔。马歇尔通知比塞尔,飞机延期到达为时已晚。他重申准备好接纳轰炸机的飞机场事关重大,而且保证这批飞机在特别任务将会推后执行。他还补充说:“我们仰赖贵战区在落地灯、导航及加油供应上予以协助。”4月14日比塞尔去见蒋介石,要求近期内利用衢州机场以轰炸日本,蒋介石答复说“因为我陆军准备尚未完成,请仍照预定日期至五月底实施。以免与我国整个战略相妨也。”比塞尔急切向蒋介石要求4月实施轰炸计划,担心难以暂缓。

比塞尔拍电报给阿诺德说:“仅仅要求降落一次之特案,蒋委员长要求延期。”他又补充说,“任务细节无法告知蒋委员长,因此间均未获悉。”

美陆军参谋总长马歇尔将军立刻答复,指示史迪威将杜立特轰炸机队任务的时间及理由,向蒋介石说明。

4月15日上午,比塞尔会见蒋介石,极力劝说他接受这种时间安排。蒋介石记录了这次会见:“美空军代表毕赛迪尔又来要求二十日轰炸倭国计划不能改变,但又不肯明告其实施行动,公坚决不允借用我机场。继悉其意是由其航空母舰直炸倭国后,再来中国着落加油。公以如此,则与我战略不致大礙,及即允之”正如比塞尔所说的,美国可以使用除去一个地方外的全部机场,“因为没有其他的选择”。蒋介石坚持不让使用衢州的机场。

比塞尔把这个消息电告阿诺德:中国空军已发布命令在你所要求的各点确保迅速补充燃料并设置跑道照明标识。在桂林、吉安和丽水备有上次所报之导航无线电。将拍发的信号是数字57,压键一分钟,数字57,压键一分钟,数字57,然后停一分钟。在您所指明的日期将连续两小时播发信号。照明弹也将在两小时内发射。

收到这条消息后,阿诺德感到很满意,可是他并不了解由国际日期变更线引起的混乱。比塞尔和中国人对此更是一无所知。4月16日阿诺德电告比塞尔“计划未变,不再讨论工程的可行性问题”。

阿诺德认为第一次特別行动可能不会三四天内执行。4月16日阿诺德根据比塞尔的报告向罗斯福递交了一份备忘录,报告近几天与中国方面的沟通和使用中国东部机场的情况。最后写道:蒋介石勉强同意美国可以使用卫山、丽水、吉安、桂林和衡阳机场,但不包括衢州的机场。由此可见衢州机场在蒋介石心中有特殊的地位。衢州机场位置更靠东,跑道更长,设备更完备,交通补给更方便,对日作战战略地位更重要。蒋介石扩建这个机场,还没来得及发挥它的作用。同时这个机场对日军来说是比较容易攻取的目标,没有关山阻隔,不会路途遥远。这些应该是蒋介石不让使用衢州机场的主要原因。

这个报告中方同意可使用的地点,与后来蒋介石在4月18日的日记有相违之处。在得知美军首次轰炸日本后,后蒋介石在这天的日记中写道:“美空军本午轰炸东京、横滨、神户、名古屋各地。此为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遭受轰炸,未知是否即与我约定来衢着落之飞机。果尔,则其时间相差一日,必致误事。美军做事,何如此之不慎耶。”

从日记中,可以看到双方约定飞机的着落机场是衢州,与比塞尔15日报告的中方同意开放的机场不同。为什么会有地点的差别?是双方的沟通和理解的失误,还是在这两天时间里双方又重新达成了新的协议,这个问题不得而知。不管原因如何,从蒋介石的日记中可以看出,中方最终同意美军使用衢州机场。

这又产生了另一个致命的问题,在“大黄蜂”号上的陆军突袭队员以为他们可以选择中国4个机场中的任意一个降落加油,而事实上,中国方面最终只同意开放衢州一个机场。陆军突袭队员始终没有收到新的通知。

作者简介:史倌,高校历史老师,历史研究员。长期耕耘于党史、军史、战争史。欢迎广大历史爱好者交流批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jg/351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