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黄蜂 >> 大黄蜂的种类 >> 二战,美国轰炸东京后有多少飞行员活着答案
导读:年4月18日这一天,国人一定要铭记!美国当天对日本本土实施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轰炸,16架B-25轰炸机扔下了14.5吨炸弹,炸毁了10几个目标,炸死了大约50个日本人。这本来只是美日之间的仇恨,但却让中国为此付出了25万人的生命!
年12月21日,罗斯福总统在白宫对参谋长联席会议说:“珍珠港事件发生之后,日本必须被尽快轰炸,以提振美国公众的士气!”
于是,4个月之后,美国就把东京给炸了。
B-25“米切尔”中型轰炸机
为什么要一直等到4个月之后才行动呢?原因有不少,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是因为轰炸机的问题。考虑到性能和航程,当时只有新研制的B-25才有可能胜任。对B-25来说,最大的挑战是航程。按照计划,轰炸机必须要不间断地飞行公里,而B-25的设计航程只有公里,一半都不到。可想而知改装的难度会有多大,4个月的时间真不算长。
策划并带队执行这个任务的人,是杜立特中校,所以这个行动就被叫做“杜立特空袭”(DoolittleRaid)。为什么选择杜立特呢?不是因为他多么擅长指挥,也不是他轰炸经验丰富,而是在于他特殊的身份。美国知道,B-25要想成为那个理想中的轰炸机,不仅需要一位技术高超的飞行员,更需要一位资深的航空工程师、军事试飞员,不断地去修改、去调试。杜立特正是这样的一个人。
吉米·杜利特(JimmyDoolittle),仪表飞行的奠基人
轰炸前的准备
B-25的改装工作都是按照此次空袭任务而量身定做的,具体包括:
拆除了下方机炮。因为B-25的唯一攻击方式就是扔炸弹;
在机身上方安装防护钢板。因为B-25没有战斗机护航,容易遭到来自上方的日本战机的攻击;
拆除了不必要的无线电设备,用以减轻重量;
将主油箱容量从升增大为升,同时还增加了一个升的副油箱;
尾部安装了一个假机炮,以迷惑日本战机,使其不敢从后面攻击。事实证明日本人还真给唬住了。
B-25从大黄蜂号航母上起飞
年2月3日,2架经过改装的B-25从大黄蜂号航空母舰上顺利起飞之后,突袭行动立即就得到了批准。接下来,杜立特开始招募小组成员。由于行动属于高度机密,在行动开始之前,他们只知道这是一次“极其危险的轰炸任务”。
说明一下,B-25的机组人员有5名,分别为:一名飞行员,一名导航员,一名无线电操作员,一名枪械工程师和一名专职炮手。除了飞行员之外,其它人员会分别兼任投弹手和炮手。
年3月1日开始,最多有24架B-25进行了训练。最终执行任务的是16架,共计80人。其中包括52名军官和28名士兵。
最初的计划里,轰炸机在完成任务后将降落在苏联的符拉迪沃斯托克,也就是海参葳。但因为《苏日中立条约》的存在,苏联一直拖着不给答复。然后没办法,杜立特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中国,精心挑选了5个机场,希望这些机场能够为B-25加满油,然后飞抵重庆,以此作为行动的终点。与苏联的态度截然不同,老蒋爽快地答应了。
这边改装训练进展顺利,那边接机事宜安排妥当,对杜立特来说,已经是万事俱备,只差起飞了。
轰炸经过
16架B-25在大黄蜂号航母上
年4月1日,16架B-25部署到了大黄蜂号航母。每架携带四枚特制的磅炸弹(3枚高爆1枚燃烧),其中有5枚炸弹绑上了日本曾在珍珠港事件之前颁发给美国大兵的“友谊”勋章,这次任务也就算作是两清了。
杜立特亲手给炸弹绑上“友谊”勋章
年4月2日,大黄蜂号启程。整个联合舰队包括2艘航母(大黄蜂号和企业号)、3艘重型巡洋舰(盐湖城号、北安普敦号、文森号)、1艘轻型巡洋舰(纳什维尔号)、8艘驱逐舰(巴尔奇号、范宁号、本汉姆号、埃莱特号、格温号、梅雷迪斯号、格雷森号、蒙森号)和2艘补给舰(西马龙号和萨宾号)。
年4月18日上午7时38分,当编队行驶到日本以东约公里时,被一艘日本巡逻艇发现。巡逻艇向日本发出了警告(后被击沉),于是杜立特决定立即发动攻击。但是,这意味着B-25要多飞多公里,而且比原计划提前了10个小时。管不了那么多了,16架B-25随后飞向了日本。
杜立特(左2)的1号飞机机组成员
6小时后,B-25编队抵达日本上空,然后自东向西先后轰炸了东京、横滨、横须贺、名古屋、大阪和神户的部分军事和工业目标。整个过程中,B-25只遭受了轻微的地面防空火力和战斗机的攻击,没有一架被击落。其中10号机受了轻伤,4号机由于炮塔故障,为了躲避日本战机,不得不提前扔掉了炸弹。
之后,15架B-25按照计划离开日本,向西南方向的中国基地飞去(第一目标是株洲)。而此时,约克上尉驾驶的8号机,因为燃料余量过低,不得不改为飞往海参葳。
关于8号机的燃料问题,原因是这样的——为了实现最大航程,杜立特对B-25的化油器进行了精心调整,以提升低空飞行的燃油效率。但是,由于仓库工人的疏忽,8号机被安装了老式的化油器,造成燃油消耗过快,无法按照既定路线飞行。
几个小时之后,杜立特发现实际情况与计划已经完全不同。一方面天气的变化增大了燃油消耗,另一方面原本引导他们降落的信号迟迟没有收到。究竟是机场为了避免威胁还是因为计划提前而没有及时联络,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但毫无疑问的是,此时的15架B-25需要独立面对这个困境。
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各自为战吧……
15架B-25的结局
年4月18日晚上9点左右,也就是离开日本7个小时、起飞之后13个小时,15架B-25在平均飞行了约公里之后,陆续抵达了中国沿海。15架飞机在迫降中全部损毁,75人的命运也不尽相同。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3号机中的一名炮手在迫降时丧生;
6、16号机在海上迫降,2人溺水身亡,其余8人被日军俘虏;
3人死于迫降后的战斗中。
除了身亡和被俘的机组人员之外,61人受到了很好的保护,最终顺利离开中国。
杜立特与地方官员
8号机组的结局
与杜立特他们不同,约克的8号机顺利降落在了海参崴外的滨海边疆区。B-25随后被立即扣押,5名机组人员也被拘留。因为苏日关系交好,美国没能将约克他们立即要回,不过苏联人给了他们很不错的待遇。
降落在苏联的8号飞机
后来,在苏联NKVD的策划之下,机组成员被转移到距伊朗边境20英里的阿什哈巴德。然后他们成功越境进入伊朗,最终在年5月11日抵达了英国领事馆。
6号和16号机组的结局
年8月28日,8名俘虏受到了日本的审判,被指控谋杀日本平民。其中3人被判死刑,其余5人为无期。
罗伯特·L·海特(第一中尉)被蒙面带走
年10月15日16时30分,3名美国大兵被处决,后来被安葬在阿灵顿国家公墓。
年4月,其余5人被转移到南京,在虐待之下其中一人于年12月1日去世,后被安葬于太平洋国家公墓。
年8月,剩下的4人被解救。
机组中2名失踪人员的遗体在战后被找到,后来埋葬在旧金山的金门国家公墓。
后续
战争尚未结束,在中国的61名机组人员也被派往了不同的战场,其中:
28人去了中缅印战区,其中包括4、10和13号全体机组人员;
9人去了欧洲战区,其中1人阵亡,1人被击落并成为战俘;
5人在战斗中丧生;
19人返回美国后被派往地中海战区,其中4人阵亡,4人被俘。
杜立特在返回美国之后接受了秘密培训,成为了一名空军指挥官。然后在二战后期先后指挥了北非的第12航空队、地中海的第15航空队和英格兰的第8航空队。
在“杜立特空袭”之后的一年多里,共有14名幸存者战死,有2人因伤势严重而提前退役。
中国人民付出的代价
“杜立特空袭”的政治意义远大于军事意义,对日本造成的破坏微乎其微,但对中国人民却造成了永远无法磨灭的伤害。本来只是美日之间的仇恨,但却让中国为此付出了25万人的生命!
年5月~9月,日本为了报复美国,在浙江、江西地区发动了“浙赣会战”(又称“围剿行动”)。日本动用了40个步兵营和15、6个炮兵营在浙赣的土地上实施了惨绝人寰的兽行。
细菌战
日军先是对美军飞行员进行了大规模搜查,在此过程中,所有涉嫌保护美军的城镇和村庄都被烧毁,多平民被残忍杀害。无果之后,丧心病狂的日本军队又在这里实施了毁灭性袭击。他们使用了所有的反人类手段,甚至不惜动用霍乱、鼠疫等细菌武器,对老百姓痛下杀手。到8月中旬日军撤出时,“浙赣会战”共造成了25万平民的死亡。
作为报应,日军有约人遭到细菌武器的误伤,约人死亡。但这与25万中国平民相比,根本算不了什么。
荣誉
年,杜立特获得了罗斯福总统颁发的荣誉勋章,并在4月28日被连升两级,成为了一名准将。
杜立特获得荣誉勋章
全部80名成员都被授予了杰出飞行十字勋章,其中在突袭中受伤或死亡的几个人,还被授予了紫心勋章。
7号和15号机组各有一名炮手因英勇表现而被授予了银星勋章。
此外,全部80名成员还受到了老蒋的奖励。
总结
“杜立特空袭”是一个九死一生、近乎自杀式袭击的任务。一方面,无论从航程路线、轰炸目标还是降落地点,都是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导致机毁人亡。另一方面,轰炸机的防护能力太弱,通常都需要战斗机护航,而“杜立特空袭”行动全程没有战斗机保护,几乎可以说是有去无回。
很幸运的是,在中国的极力帮助之下,美国只损失了15架轰炸机和6名机组人员,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必须要知道的是,美国的幸运是建立在了中国的不幸之上!
很多人都知道“杜立特空袭”或者“东京空袭”,知道美国飞行员的勇敢和忠诚,但不知道这次行动之后我们中国人民的牺牲竟然有这么大!希望大家在谈论杜立特行动的同时,千万不要忘了那25万中国人的生命!
也希望全世界都不要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