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黄蜂 >> 大黄蜂的习性 >> 印度急得团团转手里的钱都快烂了就是买不到
众所周知,由于俄造第四代战斗机苏-57的进展缓慢和战力有限,印度已经在这一选项和美国F-35之间徘徊已久。而这一判断用印度空军,乃至于国防部的话来说,是最终将决定印度空军未来二十年整体形态的分水岭。
图为印度AMCA战斗机的模型方案,摄于年。
但除此之外,人们似乎忘了印度还有所谓的“第三种选择”:早在年,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下文以DRDO简称之)和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就合力宣布了印度的第四代中型战斗机发展计划,也就是所谓的“AMCA”。
在当时,DRDO希望该机能够在年之前迎来实用化——饼是画得不错,可须知在当时,印度第一款“自研自制”的三代机LCA都尚未达到军方试用的阶段!
图为展示弹仓(设想)的印度AMCA。
但很快这一自研方案就让步于“印俄合作”的PAK-FA计划。当然谁都知道,所谓的“印俄合作”不过是印度人负责出钱,而俄罗斯负责花钱而已。
但印度方面如何也想不到,原本顺风顺水的俄罗斯军工产业在乌克兰危机之后被西方封锁,经济情况和整体研发能力一落千丈,而同时印度的东北方强国则同样意外地拿出了自主研发的第四代战斗机歼-20,这无疑给印度人泼了一盆接近零度的冷水:若在年左右印度无法得到实用的第四代战斗机,那么在喀喇昆仑可能发生的冲突当中,印度将毫无疑问处于下风。
图为带有印度空军涂装的苏-57战斗机想象图。
因此,心急火燎的印度国防部和DRDO只好在中型战机的招标(MMRCA)中增加了一段耐人寻味的要求,即希望各国的投标者们能对印度的国产第四代战斗机AMCA提供技术援助——就像达索承担了LCA的大部分设计和飞控代码编写那样的,彻底而全面的援助。
而这也就成了AMCA再一次踏入LCA项目泥潭的开端:讽刺的是,在LCA项目的最初要求当中,引入国外全面援助和货架产品的目标就是期望印度航空工业能够自主研发和生产下一代战机,而这个期望显然是已经落空了。
图为ARCA的早期方案和要求设想,其3D模型显得十分不专业。
面对一百多架战机的采买计划,上百亿美元的总价,各个防务集团很快就付诸行动了。在瑞典萨博公司推出“鹰狮-E”战斗机的宣传材料中,萨博公司特意强调了能为印度AMCA计划转让的技术清单——和萨博公司现在与韩国人合作的方式如出一辙;而在萨博的宣传攻势之后,美国波音也公布了一个精心制作的竞标计划,向印度人展示了F-18战斗机在印度生产的美好前景,以及在此基础上印度发展第四代战斗机的可能性。
而迄今为止,印度人依旧捏着钞票在国际军火巨头中徘徊往返,选择哪一家的转让技术还全然是未知数。
图为“静默大黄蜂”构型原型机。它可能是印度空军务实的最好选择,但印度人显然不这么想。
至此,在自主研发和“等毛子送货上门”的迷思中挣扎了数年之后,AMCA的研发总算是回到了类似LCA战斗机的“正轨”上面来。但即便年该机首飞任务得以顺利完成,该机形成战斗力最少也是年之后的事情了,可以说全然背离了印度空军提升战力的初衷。至于印度DRDO的官僚们怎么想?呵,那他们可不在乎。(利刃/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