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蜂

隐身战机发展的另一种可能诺斯洛普YF

发布时间:2023/4/21 16:59:51   
北京哪看女性白癜风好 http://m.39.net/pf/bdfyy/

近30年前决标的美国空军先进战术战机(AdvancedTacticalFighter,ATF)计划,是影响这一世代战斗机发展的最重要事件,年4月从ATF计划竞标中胜出的洛克希德YF-22原型设计案,发展成为F-22“猛禽”(Raptor)战机,也形塑了此后战斗机设计的典范式样。

赢家的故事

F-22成功结合了隐身、超音速巡航、超机动性等新颖的作战概念与技术特性,藉此获得前所未见的优越作战能力,也为世界各国空军指明了21世纪战机的发展方向,成为后续其他战斗机计划仿效的目标,F-22的需求设定、性能规格以至气动力构型等,都成了日后各国发展新战斗机时的重要参考指标。

虽然在美国国防建军政策变迁的影响下,导致F-22的采购数量迭遭删减,最后只建造了架,但仍无损其在战斗机发展史上的典范地位,堪称是这一世代战斗机设计中的最大赢家。

自年代后期以来,世界各国启动的新战斗机开发计划,都或多或少带有F-22的色彩,从美国自己的F-35,到我们的歼20与FC-31,以至日本的X-2试验机,或是仍停留在纸面上的几项计划——印度AMCA、韩国KFX、土耳其的TFX与俄罗斯米高扬(Mikoyan)的LMFS,以及已经终止的英国BAEReplica等,都看的到F-22的影子。

输家的故事

然而也正是因为F-22设计的影响力太过深远,几乎渗透到整个后冷战时代所有新型战斗机计划中,以F-22为范本,参照、仿效其设计,成了当前各国研发新战斗机的捷径,却也连带局限了战斗机发展的多样性。从某种层面来看,这一世代的其他战斗机设计,不过是一系列对于F-22的回响或注脚,难以跳出F-22所定义出的基本框架。

但F-22的设计方向,并非这一世代战斗机发展的唯一可行路径。追本溯源,回到美国空军ATF计划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在F-22之外,还存在着其他可行的路线,也就是当年在ATF计划中为YF-22击败的竞争对手——诺斯洛普的YF-23。

YF-23固然是当年ATF竞标中的输家,但也是一种与F-22基于相同作战需求、却拥有不同技术基础与构想的设计,因此我们藉由重新检视YF-23这个输家的故事,也是一个得以摆脱F-22影响力的机会,藉此探索这一世代战斗机发展的更多可能性。

YF-23的双重起源——白世界与黑世界

YF-23是诺斯洛普公司针对美国空军ATF计划的展示/验证阶段(DemonstrationandValidation,Dem/Val)需求,所建造的原型飞行载具(PrototypeAirVehicles,PAV),与ATF计划的获胜者洛克希德YF-22一样,是一种试图兼具隐身性、超音速巡航能力与高机动性的战斗机设计,基本构型成形于诺斯洛普在年初完成的DP86E设计案,但整体的发展构想,则可追溯到诺斯洛普从年代开始的新世代战斗机设计探索,与隐身技术研究。

也就是说,YF-23的发展有两个起源,一为来自“白世界(WhiteWorld)”,也就是非保密、公开的研究计划,即诺斯洛普自年代末期以来的一系列先进战斗机设计研究,所获得的新世代战斗机概念:另一为来自“黑世界(BlackWorld)”——高度保密的研究计划,也就是从年起,诺斯洛普藉由参与美国空军一连串隐身飞机计划,所获得隐身技术应用经验。诺斯洛普在这两方面累积的成果,在ATF计划中合而为一,共同形成了YF-23的设计。

★诺斯洛普的先进战机发展——从挫折中起步

自大获成功的N-家族——T-38系列教练机与F-5系列战斗机后,诺斯洛普的战机发展便连遭挫折,从年代后期起陆续推出的一系列新设计,包括自费研究的P“眼镜蛇”(Cobra)系列,以及参与美国空军轻轻型战斗机(LightWeightFighter,LWF)计划竞争的P与P等,都未能发展成为实际服役机型。

其中P设计案虽然通过LWF计划第一轮竞标,得以建造YF-17试验机,与另一个通过第一轮竞标的设计——通用动力公司(GeneralDynamics)基于其Model设计案建造的YF-16,共同进行对比验证试飞。但接下来在由LWF计划转型而来的空战战斗机(AirCombatFighter,ACF)计划中,YF-17败于YF-16之手,未能发展成为实用化服役机型,而由获胜的YF-16发展成为F-16。

紧接着在美国海军的海军空战战斗机(NACF)计划中,YF-17得到翻身的机会。诺斯洛普以YF-17的舰载型衍生设计P为基础,与麦道公司(McDonaldDouglas)合作推出的MDModel设计案,在年5月赢得NACF计划竞标,发展成为F/A-18“大黄蜂”战机(Hornet)。但基于与麦道之间的协议,诺斯洛普在F/A-18的研发与生产计划中只是次承包商,由舰载机经验更丰富的麦道担任主承包商。

诺斯洛普自身虽然也推出一种F-18A的陆基化修改版本——F-18L,试图争取外销用户。但F-18L的潜在市场,却受到F-16,与合作伙伴麦道的F/A-18两种机型的挤压,落得乏人问津的下场——多数外国空军都更偏好有美国空军大笔订单支持的F-16,部分需要双发动机机型的外国用户,也宁可选择已获美国海军与陆战队采用的F/A-18,并忍受F/A-18对于陆基作业来说种种多余的舰载操作机构,也不想要专为陆基操作设计,但却没有任何人实际采用的F-18L。

所以诺斯洛普从年代中期起,在P与P系列设计案上将近十年的努力,最终虽然在F/A-18“大黄蜂”家族上开花结果,最大获益者却是麦道,诺斯洛普反而沦为配角,只能算是取得部分的成功。但随着美国空军在年代中期启动一系列先进战术战机(ATF)概念研究,也让诺斯洛普找到新的机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deyishus.com/lkgx/417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