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大黄蜂 >> 大黄蜂的习性 >> 太平洋战争开战时的美军航母力量战争事典
原著:约翰.B.伦德斯特罗姆
译者:胡毅秉
美国航母部队与其日本对手相比数量偏少,战斗经验无疑也颇有不如,但它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以来有了相当大的进步。老态龙钟的兰利号已被降格为水上飞机供应舰,而巨大的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仍然是航母舰队的支柱。年入役的突击者号(CV-4)被证明是一款并不成功的过渡设计。但是年的约克城号(CV-5)虽比列克星敦号短小,航速和载机能力却毫不逊色,而且设计先进得多。它的姐妹舰是年的企业号(CV-6)和年10月入役、稍大一点儿的大黄蜂号(CV-8)。在这两者之间于年入役的黄蜂号(CV-7)由于海军条约限制,比约克城号小,防护也较差。截至年12月7日,列克星敦号、萨拉托加号和企业号在太平洋舰队服役,其余则在大西洋。11艘优秀的埃塞克斯级航母(都是排水量吨的最新型战舰)已在建造中,但首舰最早也要等到年年中才能投入作战。
年时的“兰利”号航空母舰,其后方停泊着一艘两艘“新墨西哥”级战列舰和一艘“田纳西”级战列舰。
水面战舰拥有重磅炮弹和舰射鱼雷,而航母的主要武器是舰载机携带的炸弹和鱼雷。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首创了高精度的俯冲轰炸战术,双座的道格拉斯SBD-2和SBD-3侦察轰炸机(绰号“无畏”)在执行这种战术时能够投掷威力强大的磅炸弹。SBD机体坚固、航程很远,而速度不是特别快。它也能执行侦察和反潜巡逻任务,还能在舰队交战时充当“烟幕机”,施放烟幕遮蔽友军。它们唯一的严重缺陷是机翼无法折叠,浪费了宝贵的存放空间。3座的道格拉斯TBD-1鱼雷轰炸机(“蹂躏者”)可挂载一条磅的Mk13航空鱼雷(一种糟糕透顶的武器,极易失灵),或挂载3颗磅炸弹进行水平轰炸。年开始服役的TBD速度慢、航程短而且相当脆弱。它的后续机型—优秀的格鲁曼TBF-1复仇者式鱼雷机还在试飞阶段。航母的歼击中队使用坚固耐用的格鲁曼F4F-3和F4F-3A野猫式战斗机(机翼不能折叠),但列克星敦号上搭载的是脆弱的布鲁斯特F2A-3水牛式战斗机。这两种战斗机都配备了4挺火力强劲的12.7毫米机枪。飞行员高超的射击训练水平和出色的战术构成了作战中的主要优势。这些舰载机都采用单发设计,为了方便在舰上降落,机身都比较粗短。人们认为它们逊色于造型优美的陆基同类机,因为后者飞得更高、更快、更远,有效载荷也更大。但是战时的经验很快证明,与普通的陆基飞机相比,舰载机更适合用于摧毁战舰和为两栖登陆提供近距空中支援。经过塔兰托之战,特别是珍珠港事变后,已经没有人怀疑航母能否实施具有战略意义的突袭。
在年12月,美国航母的飞行大队由四个飞机中队组成:轰炸中队(VB)、侦察中队(VS)、歼击中队(VF)和雷击中队(VT)。轰炸中队和侦察中队的职能是相同的。大多数雷击中队编有12架鱼雷机,而轰炸和侦察中队有18架或21架俯冲轰炸机。由于飞机长期短缺,歼击中队只有18架战斗机,而不是原定的27架。加上航母飞行大队长驾驶的侦察轰炸机,大队的飞机总数是73架。截至12月7日,列克星敦号和萨拉托加号的航空兵力编制各包括18架战斗机、43架俯冲轰炸机和12架鱼雷轰炸机,企业号有18架战斗机、37架俯冲轰炸机和18架鱼雷轰炸机,大西洋舰队的约克城号和大黄蜂号的编制与列克星敦号相仿。而突击者号和黄蜂号的大队各包括2个歼击中队和2个侦察中队,但它们一次只使用一个歼击中队作战。它们的雷击中队此时尚在组建中。
年7月1日,停泊在锚地中的两艘“列克星敦”级航母。当此之时,两舰所组成的编队无疑是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海军航空力量。
航母飞行大队须完成2个基本任务:侦察、进攻和防守。SBD负责侦察,通常侦察半径为~海里(少数情况下达到海里),一般在上午和下午出动。SBD的打击半径最大为海里(携带1颗磅炸弹)或海里(携带磅炸弹),TBD为海里(携带鱼雷)或海里(携带炸弹)。护航战斗机由于缺少副油箱,飞得不比TBD远。攻击时通常会出动所有可用的SBD和TBD,但保留至少半数的战斗机进行防御性的战斗空中巡逻,以保护特混编队。有些航母偶尔使用SBD在舰队附近的低空进行“反鱼雷机巡逻”,以加强防空。进行战斗空中巡逻的部队每两三小时轮换一次,确保巡逻的战斗机有充足燃油应对敌袭。从年起,对空搜索雷达成为防空体系的核心,它们能探测到远在目视距离之外的敌军搜索机和来袭机群。这在理论上大大加强了防空能力,但有效引导战斗机是非常复杂的任务,实际情况不一定与理论相符。
在美国海军的众多兵种中,航母舰载机部队可能是训练水平最高、备战最充分的。它优于使用火炮和鱼雷作战的水面舰艇部队,甚至超越了精锐的潜艇部队。航母人员能完美地完成在水上维持机场运作的首要任务,飞行员们个个技艺精湛,以中队为单位作战时也表现出色。杰出的表现是美国航母舰载机部队在战争第一年对抗优势敌军时取得辉煌成功的主要原因。但是在中队以上的层面存在严重缺陷,原因是缺乏关于飞行大队的各中队乃至不同航母协同作战的作战条令。后一个缺陷关系到航母的最高指挥权,此时它们仍为“迟到的老弟”所掌握,甚至越来越多地落入外行的水面舰艇将领手中。海航先驱们一向认为指挥航母特混舰队的人选非自己莫属,但此时无人得偿所愿。截至年12月,只有2名海航创始人(陶尔斯和贝林格)成为将军,但这两人为创立庞大的岸基航空机构已努力多年,此时都被这些机构的事务拖累,分身乏术。弗莱彻出人意料地成为航母战的开路先锋,自然令他们妒恨终生。不过航空先驱们虽然打造了航空兵这一利器,却也要为其不太胜任实战承担部分责任。
服役后不久的“约克城”号,照片摄于年1月17日
年6月以前,太平洋舰队主要分为战斗部队和侦察部队进行训练,这两个部队又按舰种和机种分为若干部队。在“舰队问题”演习和其他战术演习中,不同类型的舰船临时编成特混舰队,特混舰队又细分为特混大队和特混中队,全都按数字命名法命名。金梅尔将太平洋舰队的打击力量编成了三个永久的特混舰队。威廉·S·派伊中将(战斗部队司令)指挥的第1特混舰队(1特舰)包括6艘战列舰、萨拉托加号航母、8艘轻巡洋舰和18艘驱逐舰。哈尔西中将的2特舰包括3艘战列舰、企业号航母、4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和18艘驱逐舰。3特舰由威尔森·布朗中将(侦察部队司令)指挥,拥有列克星敦号航母、另外8艘重巡洋舰(包括弗莱彻的巡六分队)和9艘驱逐舰,此外还有巡逻机、潜艇、布雷舰、运输舰、高速运输舰(旧驱逐舰改装而成,简称APD)和陆战二师。不久以后又组建了另几支特混舰队,分别以潜艇(7特舰)、布雷舰(8特舰)和巡逻机(9特舰)为主力。即便如此,这些特混舰队还是过于庞大,不适应实战。
本文摘自《航母舰队司令》